新浪财经

企业融资成本高企 警惕经济下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6日 13:42 经济观察报

  孙健芳

  企业的资金喉颈已经被勒得越来越紧。

  在企业融资市场上,部分项目的融资成本甚至高达40%到50%的年利率。高融资成本背后,部分企业面临的是扩张难题以及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资金紧张,应表现为货币紧缩,但不断高攀的CPI指数却预示着国内流动性扩张在加速。众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要防过热,更重要的是警惕下滑。

  融资成本走高

  现在,企业们真切地感受到融资成本增加的压力。

  金地财务总经理韦传军表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息都在基准利息上上浮,而且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大企业,贷款利息也比去年增加了。

  深振业董事会秘书财务部经理方东红也表示,现在贷款的财务成本达到8.3%-8.5%。不仅是央行的基准利率提高了,而且以前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会下调5%-10%,现在还要上浮,最高上浮20%。

  更重要的是,多数企业信贷无门。

  “去年一些企业选择抛售股票。目前上市公司频繁增发,就是企业对资金紧张作出的应对。”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说。

  “但股权融资面临着审批和程序难问题,而且股权融资过程的时间更长。”方东红说。

  那些既无法从银行获取资金、也没有证券市场的融资渠道的企业,只能选择民间融资。随着信贷的紧缩,民间融资成本迅速在攀升。由于融资多以6个月以下的短期融资为主,民间融资机构的放贷利率按月计算一般在3%左右。对于一些迫切需要资金、融资难度较大的企业和项目来说,短期融资的年成本可能达到40%、甚至50%左右。

  “在我接触的企业中,它们可以容忍的成本是30%。”香港一家评估公司人士说。

  除了企业和项目层面的融资,证券市场的私下融资成本也在提高,在2006年,由于股市投资收益率提高,证券营业部的融资成本就不断走高,2007年6月,一些营业部融资成本在12%左右,但到同年9月份,融资成本到了14%左右,现在,虽然股市的投资收益率下降,但资金紧张仍推动融资成本高达15%-20%左右。

  高成本背后

  企业为什么愿意承受高融资成本?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企业融入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较高,愿意承受高成本融资;另一种可能是,企业资金面断裂,不得不去融资。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潘向东对1990年到2006年整个工业企业的资本回报率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从2004年到2006年工业企业的资本回报率超过15%,2007年数据虽然没有出来,潘向东估计会超过20%。

  但在2008年,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出口政策调整以及政策鼓励和支持都让企业投资收益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

  “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被压薄。”北京顺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采购经理说,钢材、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在不断上升,由于原材料在热水器成本中占据70%以上,热水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但销售市场的竞争,导致企业产成品价格无法同样幅度上涨,于是企业利润率在降低。企业的自有资金变得不十分充裕,如果企业想扩张,就不得不承担较高成本的融资。

  但银行在步步紧缩信贷规模,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月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新增2434亿元,较1月份减少近6000亿,同比少增1704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为15.73%,比2007年末和2008年1月下降了0.37和1.01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一位人士也证实,目前银行信贷控制十分严,对那些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相对松一些,但对那些不鼓励支持项目就会紧缩些。

  银行紧缩资金链条效应已经传递给同业其他机构,深圳一家民营担保机构称,今年建设银行已经停止了同民营担保机构的合作,对于深圳的许多民营担保机构来说,今年的业务会受到较大影响。

  这时,如果企业想扩张,无法从银行贷到款,只能选择高成本的融资,房地产最为明显。

  在2007年,由于上半年放贷力度过大,到2007年底时,大多数银行早超额完成放贷任务,有的甚至在11、12月份就已经停止放贷了。而为了切实应对这个现状,许多开发商不得不将项目开发进度或是开盘时间后移,以期利用新一年银行放贷指标,寻找机会贷款开发。

  但是随着2008年CPI指数走高,银行贷款控制更严,一些开发商叹气,“虽然在年前已经与银行达成了贷款意向,但为了能用上这笔钱,我们已经足足等待了两个多月,可放贷时间仍是遥遥无期。”

  因此,一些房地产企业打算做完手头现有的项目就不再继续,即使是一些较大房地产企业也开始收紧钱袋,如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已经开始低价销售房屋、回收资金。

  经济会过冷?

  由于2月份CPI指数创出增幅为8.7%的新高,认为通胀是货币现象的经济学家坚持:通过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但微观经济中的一些现象开始亮出红灯,新建投资项目下滑就是一个表现。

  “去年我们讲双防,是讲防过热、防通胀,今年实际上是越来越多地在说双防就是防过热和防过冷。”中国宏观经济协会秘书长王建说,“中国除了由于次级债而导致的外生性需求紧缩外,内生性紧缩的力度应该是更主要的一个因素。”

  王建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大经济体来说,它出现大波动是由内生引起的,中国经济的内部因素是投资变化引起的。

  “任何投资都是有一个开始有一个结束,我们投资周期逐渐开始加速是2002年下旬,真正出现高峰是2003年上半年,由此形成的投资周期的繁荣期到底部应该是2007年上半年。”

  2007年下半年,经济就开始从繁荣的顶部就开始往下走了。王建判断,一些先行指标预示我们经济可能会下滑,比如2006年、2007年两年的新上项目平均增长速度是16%,而在这之前则是25%,2003年上半年更是达到70.5%。

  王建认为现在比较让人担忧的问题是,“由于CPI指数走高,我们总是用传统的思维去看今天的问题,宏观调控的政策准备全是防热的,在这个时候,政策继续紧缩,则会出现经济大幅下滑的风险。”

  “如果经济衰退8%(指GDP增长率)是能接受的,但如果增长率跌到7%以下是很可怕的,一定会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

  对此,中信建投的潘向东和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项廷峰也认为,“如果紧缩过度,大量企业贷款在银行那里形成了坏账,经济就会出现突然下滑或者硬着陆的风险。”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