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威胁论波及粮油加工业 相应政策恐有收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16:05 经济观察报

  李平

  一份旨在扶持国内大豆产业、防止外资垄断油脂市场的文件(以下简称“大豆文件”)已形成初稿,并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

  中国企业界对外资在中国大豆产业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颇多质疑,甚至称大豆压榨产业已为外资垄断。据称,上述文件基本认同业界的判断,这也是官方第一次对此作出政策反应。

  多位知情人士称,玉米、稻谷和小麦等粮食品种的相关政策文件也在酝酿中。

  扶持国内大豆产业

  据一位参与相关工作的国家粮食局专家介绍,这份文件用大部分篇幅论述了目前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基本认同了中国大豆产业出现外资垄断的判断。

  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超过3000万吨,占中国当年大豆消耗的2/3,而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国际粮商控制了中国80%的大豆进口量。在大豆加工领域,外资企业也控制了40%的压榨能力。

  在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但目前,几乎所有上规模的压榨企业都是外资企业,上述粮食专家称,“这让有关政府机构在宏观调控的时候遇到很大的阻力。”

  1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临时价格管制措施,包括粮油在内的多种商品被限制涨价。“但是一些外资企业称对这种做法无法接受,尤其是当他们认为这违反了市场规则的时候。”

  据介绍,这份“大豆文件”拟从科技、税收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国内大豆产业的扶持,同时为外资进入大豆产业设置更多的限制措施。不过上述专家表示,各个方面争议很大,具体内容肯定还要做很多改动,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

  上述专家参与了相关讨论。他说,争论比较集中的是外资是不是构成垄断,以及该如何防止外资垄断。一位了解相关内容的黑龙江油脂企业负责人说:“虽然从总量上看外资占了很大比例,但事实上分布在很多不同的企业,比如四大粮商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简单地说外资垄断并不能让人信服。”

  在控制方式方面,有的意见认为应该停止外资进入这一行业,甚至清理现有的外资企业。更多的人认为,这一做法行不通。“当年由于各地大量举借贷款上马工厂导致后来产能过剩,资金和技术短缺,这才纷纷邀请外资进入合作,直到现在这两个瓶颈都没有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资亮红灯显然是弊大于利。”

  不过,对外资的对抗情绪显然顺应了某种民意。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也有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中国现在的开放过了头,要求政府限制外资在金融等领域的活动。

  大豆之后是什么

  除了大豆,针对玉米加工业的外资政策也可能进一步调整。去年11月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修订版)》将玉米深加工列入限制类目录。根据这项规定,外资进入非乙醇类玉米加工业或扩大产能,须经国家发改委核准。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资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说:“事实上,所有项目报上去之后都没有了下文。”

  发改委正在酝酿一份关于外资进入玉米加工业的文件,对于前述政策作了更详细的规定。但截至发稿时止,这一消息没有得到证实。不过前述国家粮食局专家说:“相关部门一直担心,玉米是不是会重蹈大豆的覆辙。”

  据悉,中国粮油学会、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室等机构曾在大连召开会议,与会者担心“大豆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与玉米行业不可同日而语,玉米加工业如果出现大豆这种情况,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但是前述外资玉米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说:“外资进入大豆加工行业缘起于民营企业风险控制不得当,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外资企业以及中粮等国有企业才接手。”

  亦有业内人士对所谓的外资垄断表示质疑。据称,外资在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中所战友比重不超过5%。

  据悉,最近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直接提交最高决策层的一份报告也建议,强化我国稻米加工产业的外商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外资进入的速度和规模,“以免 ‘米袋子’受制于人”。这份报告已经得到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高层的批复。

  统计数据显示,在入统的7260个大米加工企业中,国有企业占13.5%,外资企业占0.4%,民营企业占86.1%。2815个小麦粉企业中,国有企业占11.6%,外资企业占1.2%,民营企业占87.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