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业价格剧烈波动之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03:27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飙 近日,美国最大的内存芯片生产商美光科技和台湾第二大芯片生产商南亚科技签署了组建合资企业和技术研发合作的协议,此前,索尼和全球第三大内存芯片制造商奇梦达于去年10月组建合资企业,设计消费电子产品和图形用内存芯片。这一系列举措,被解读为“芯片制造商肩上所承受的压力正迫使它们寻求合作伙伴”,而所谓“压力”在近期表现为“在过去一年中,DRAM芯片的价格下跌了近80%”。 确实,存储芯片产业素来以其价格波动剧烈而闻名,芯片价格在数周之内涨跌20%-30%是常有的事,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与存储芯片需求的稳定增长是不相称的,我们认为,这主要原因是芯片生产的投资到形成产能进而增加供给的时间延迟造成的,这就叫“蛛网模型效应”,即生产者想增产时,价格还是高,当生产者增产完毕时,产品又过剩了,价格跌得厉害,于是导致下一阶段更大规模的重新减产。于是价格便反复震荡,在曲线图上形成蛛网形状。 当然,市场参与者很想克服“蛛网”波动。最简单的办法是抢先宣布增产决定,这个方法适用于那些只有少数有特权、垄断地位和信誉的生产商。当然,市场参与者也可以组建卡特尔。第三种方法是与需求方订立远期供货合约,来规避信息滞后所带来的风险,该方法常常和卡特尔搭配使用。比如,奶制品企业与饲养奶牛的农户签订整年的固定价供奶合约,酒厂和葡萄种植者签订收购合约等。该方法实际上通过让需方筛选,事先排除了部分供应商在未来增加供给的可能性,从而保护了那些获得合约的生产者。期货市场是第四种方法,只不过,期货市场没有减少风险,而是把它从那些试图规避风险的市场参与者那里转移到了愿意利用风险来牟利的期货炒家那里。 但是,芯片产业都不能采纳上述方式,在我们看来,原因有这样几个。首先,存储芯片虽然基于工业标准因而具有较大可替代性,但需求者对品牌的关注使其远不如大宗物资那样有很好的无差别性,而产品无差别性是标准期货合约和期货市场的基础。 其次,存储芯片本身和以其为配件的电子产品的技术升级换代都非常快,而且换代周期难以预料,对于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的下游厂商来说,远期供货合约过于束缚手脚,即使要签也只能以较短的周期,比如按月或按季度签订,而这一周期与一条芯片流水线的建设周期相比太短了,难以纠正价格信号延迟所带来的供给扭曲。 由于技术换代太快,无法组建卡特尔,因为根据组织学规律,任何组织从建立到成熟,至少需要三次程序性验证,在此期间各方展示实力,相互摸底试探,争夺妥协,最后规则、秩序和地位分配得以确立,组织才算成熟,而芯片行业的每次技术换代都伴随着行业地位重新洗牌,各方都希望在新的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种局面下卡特尔是不可能建立的。 同样因为技术换代太快,每条新流水线的建设都会比前一条采用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这会让后来者有理由认为自己比抢先增产者更有优势,也使得抢先增产的宣布和威胁都难以阻止后来者。况且,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战场上,谁也不愿意掉队,忍气吞声通常意味着灭亡,即使是弱小者也会拼死一搏。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