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时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4:4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世玲

   8年后,西部大开发继续扮演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仍在首位。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支持重点地区优化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实施8年后,如何打开新局面?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如何谋求发展的内在动力?3月6日,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西部办副主任曹玉书。

   自2005年8月由发改委副秘书长转任国务院西部办副主任以来,曹玉书专职参与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制定和操作,也走遍了西部省份的许多县域,见证了8年来西部地区的变革。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从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建设阶段迈入新时期,即加大力度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曹玉书告诉记者,西部地区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版图上范围最广大的领域,未来整体发展要依靠多个经济增长极和产业增长点的带动。

   发展有特色、

   有优势产业是主要任务

   《21世纪》: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了8年。您如何评价这一战略对西部发展的作用?

   曹玉书:八年发展,西部大开发已有了一个良好开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

   最主要的成绩是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经过8年的努力,西部地区基本上形成了高速、快速、干线和乡村公路相结合的公路网,通车里程约14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1万5千公里,西部大开发规划中的40多个支线机场,现在已有20多个建成;在铁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开通。与此同时,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城市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

   第二个亮点就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初,有人担心西部大开发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现在看,西部大开发不仅没有损伤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反而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环保成就主要得益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中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了几大工程,包括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等。

   第三,西部地区的公共事业得到大发展。国家重点支持了文化、教育、卫生发展。

   第四,西部地区一些产业也在加快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长极,如成渝经济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等。

   最后一个亮点是西部地区人们的观念、体制和政策环境也发生了改变。

   《21世纪》:有观点认为,西部大开发一直是政府投资拉动型的发展模式,如您前面说的国家在基础设施、环保方面大量投入。在这些领域基础建设完成后,西部开发是否进入了新时期?西部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哪里?

   曹玉书:这涉及到在西部大开发中,政府和市场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初期,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加大投入进行支持,包括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因为,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市场条件还不具备,政府就有义务去扶持。

   但是,随着基础设施逐步的完善,西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在发展这些产业的过程中,就应该面向市场、社会、企业,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让各种社会资金进来办企业。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时期。发展有特色、有优势产业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这也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西部地区必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内在竞争力,才能有发展后劲,真正实现西部地区繁荣发展的目标。

   主体功能区规划不会影响开发

   《21世纪》: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规划将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生态脆弱,属于限制或禁止开发区,这对西部会有影响么?

   曹玉书:我认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不会影响西部大开发。为什么呢?从宏观看,国家做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整个国家包括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它是在引导西部地区科学、可持续发展,避免他们为发展付出更多代价,这和西部大开发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具体来讲,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西部也有重点发展地区。如国家已经明确把成渝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确定为重点发展地区。

   提到限制发展功能区,西部确实存在。但限制发展并不是说不发展,而是说不能上污染项目。禁止发展功能区,也不是说什么都不做,正确的理解是,禁止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禁止发展功能区仍可以发展有特色、有优势、不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产业。如九寨沟肯定是禁止发展功能区,但九寨沟的旅游产业,就是西部大开发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同时,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时候,国家还有配套的政策,这是功能区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如禁止开发了,就要考虑到当地居民受到的损失,国家要有政策扶持和补偿机制。

   《21世纪》:目前西部发展还面临什么瓶颈?

   曹玉书:西部地区现在面临的瓶颈,第一个是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例如省和省之间的公路中还存在一些断头路,这还是一个瓶颈约束。

   第二,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在经济管理、项目运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包括如何更好的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把招商引资做得更好、引进项目如何服务管理。此外西北地区还面临水资源缺乏的约束。

   打造西部三大经济增长极

   《21世纪》:下一步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什么?

   曹玉书:西部大开发需要打造一系列经济增长极和增长点。

   主要包括三大增长极,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再如在资源富集地区,可以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比如广西百色地区铝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以铝资源为契机就可以促进铝产业发展。另外,西部地区有很多口岸,随着西部的对外开放都会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如广西东兴口岸等。

   《21世纪》:是不是要给这些增长极和增长点以相应的政策扶持?

   曹玉书:的确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包括国家重点项目的摆布要优先考虑这些增长极和增长点,银行贷款要向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倾斜,也包括土地供给的依法保证。

   《21世纪》:目前在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有鼓励东部地步率先发展、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那么,未来西部大开发在国家整体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处于何种地位?

   曹玉书:西部大开发在整个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是重中之重。一是,西部地区幅员面积大,人口众多。二是,西部地区集中了中国一些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就不能实现地区协调发展,也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家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西部大开发列在首位,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确是如此。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打破资源瓶颈制约,就要寄希望于西部,把西部大开发搞好。为什么?中国缺少能源,中国的石油、煤炭、水利资源大部分都来自于西部;中国的矿产资源短缺,而西部是这类资源的聚集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工程就是范例。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