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政策要更稳健地调整优化结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09:27 中国财经报
财政政策要更“稳健”地调整优化结构 ——访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贺斌 3月5日提交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4.03亿元,比2006年增加12543.83亿元,增长32.4%,完成预算的116.4%。报告还提出,2008年将继续完善和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着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努力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为什么财政收入增长会如此强劲?概括地说,主要是改革开放前面约二十年我们减税让利、‘放水养鱼’等‘解放生产力’的努力进入了‘收获期’的表现,即属于财政收入和GDP的比重落到过低状态后的一种恢复性增长,也得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一基本面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财政增收的原因。具体而言,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二、三产业的贡献、物价因素、进口的贡献、经济效益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随着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增收的潜力还在不断挖掘出来。 贾康认为,提高税率和特殊的政策因素也是财政增收的一部分原因。比如2007年由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提高,使当年财政收入增收1825.85亿元,加上其他特殊政策导致的一次性增收因素合计约3000亿元,在2007年全部财政增收额中约占1/4。不过他认为,这一部分增收因素虽不可忽视,但在全部增收中仍然只是次要因素。 目前,在防止经济过热、财政又大量增收的形势下,已经听到有抹平赤字、停发国债的呼声,同时也有“流动性过剩”的说法,认为钱多得用不了。贾康指出,这两种说法都有认识误区,前一主张的政策含义是可以用简单的总量方式实行收缩;后者的行为逻辑则往往表现为政府主体不加节制地把可用财力用于政府有偏好的“形象工程”等类项目。 贾康认为,如果全面把握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和总量调节与结构优化的结合,那么,一方面,应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继续有所降低,而不能一下抹平和停发。可以把这部分可用财力和超收收入,以及明年将实施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可集中的国有资本收益作统筹协调,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优化结构,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同时,也不排除今后继续酌情运用特别国债手段置换超额外汇储备,以间接或直接地收敛流动性。 另一方面,要着力优化结构增加有效供给。贾康表示,运用增收财力和其他可用财力着重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方面和“短线”领域,具有在“矛盾凸显期”改进民生、消解矛盾和在“黄金发展期”维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大意义。比如在新农村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控制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以及民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目前都还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此外,从长远考虑,由于这种收入丰裕的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财政支出的刚性又十分明显,所以有必要适当拨出部分增收财力形成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准备以丰补歉和应对不时之需。此外,在整合、统筹运用可用财力优化结构的同时,还应运用部分财力支持深化改革和“花钱买机制、建机制”。 贾康认为,如果适当整合财力优化结构,真正加强了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就是提供了有效供给,不仅不会恶化,而且还会优化总供需均衡的状态,不仅不会形成“过热”风险,而且还会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贾康指出,尽管当前的经济状况称得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但仍然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考虑较高速度转向较低速度拐点来临时的应对预案。从中期来看,要着力在应对和消除高投资、高顺差、高流动性压力负面效应上推进综合性对策。而从短期来看,应当保持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相机抉择”、微调为主的合理操作,财政政策应在配合货币政策“从紧”调控总量的同时,更“稳健”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