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山东发展的“中庸”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02:55 中国经济时报

  李小千 侯美丽

  从对立中找统一 在两极中找平衡

  “舍”与“得”

   GDP第二大省的后面总是跟着第一能耗大省的帽子,这让山东在感觉自豪的同时又感到发展的危机,山东人愈加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这局棋必须是有所舍,才能有所得。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表示,山东传统高耗能产业较多,经济结构偏重,客观上给山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带来很大压力。为此,山东省通过控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等工作,加大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了解,2007年以来,山东省共拒批不符合节能环保条件的项目264个,电力、冶金、煤炭、纺织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5.1%、24.5%、22.2%和1.5%。关停小火电机组113台,容量171.7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48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70.1万吨,共涉及钢铁企业17家;拆除水泥立窑102座,淘汰熟料产能1000.5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另外,山东省重点考核的1000户耗能大企业的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有46项同比下降,比重达93.9%,累计实现节能量835.25万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2006年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6%,SO2和COD排放量“双下降”,2007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4%,SO2、COD排放量分别下降5.04%和7.12%,完成了07年下降5%和7%的任务。山东省扭转了“十五”以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上升的势头。

   姜大明省长特别介绍了山东省正在探索建立的建设项目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凡是区域内新增高耗能项目必须淘汰同等能耗量的落后产能,否则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这对有效控制山东能耗总量的过快增长,推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另据了解,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与时俱进的节能减排新举措让大家看到,山东摘掉第一耗能大省这顶帽子的步伐坚定,信心十足。

  “进”与“出”

   山东改革开放迈入“而立之年”,正是颇有成就、希望在前的重要转折点。如何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工作关系到山东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这局“进”与“出”的博弈必然精彩无限。

   以前的山东人闯关东,现在的山东人闯世界。目前,山东的进出口总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比1978年增长了140倍。“引进来”成绩斐然,截至2007年底,山东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万多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0亿美元。“走出去”才刚刚起步。

   姜大明表示,要进一步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通过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加快推进境外加工贸易、大力开拓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市场等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这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为山东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1999年,海尔以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基础,以差异化策略进入美国市场。之后,全面推进品牌本土化工作,在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建立了8个设计中心,直接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组织。高端市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海尔开始在全球拓展国际品牌形象,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注重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开发,有专利7000项,发明专利1234项,有6项新技术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目前,海尔已跻身美国、欧洲、非洲、日本等市场的一线品牌行列。海尔洗衣机、电冰箱的市场份额都已成为世界第一。“技术和文化双引擎”成功地将“海尔”塑造成世界知名品牌。

   姜大明省长心里有一个自己的500强目标。他表示从现在开始要着力培养山东的跨国公司,预计到2012年,山东省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的基础上,对外贸易总量比2007年翻一番,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境外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拥有山东自己的世界500强企业。

  “破”与“立”

   在山东名牌万里行北上西进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对山东追求“名牌“梦想的执著深有感触。这或许和儒家源远流长的文化息息相关,山东人想像拥有千古流传的文化一样,树立起可以流传千古的品牌。

   山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市场活跃,消费升级,供求关系进一步平衡,为名牌产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使山东的技术、资本、劳动力等产业要素配置机制更加顺畅,为企业创建名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了产品质量监管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有关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服务、协调、指导作用日益加强,为名牌发展初步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环境。姜大明省长表示,“质量兴省”战略和“名牌发展”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提高山东形象、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了解,山东省目前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71个,国家免检产品370个,地理标志产品18个,省级名牌产品1370个。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全国第一。以海尔、海信、青啤、张裕等为代表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正不断增强,“山东制造“蜚声海内外。

   根据2007年8月山东新出台的质量兴省战略,预计到2010年,山东9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培育出5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名牌产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300个以上,中国出口名牌产品100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40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扩大出口免验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居全国前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序进入全国前5名。

  “抑”与“扬”

   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浓缩于“一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让十余亿中国人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放眼古今,如此厚重的寄托惟有孔子可以承载。中华文化标志城在孔子故里山东济宁规划建设的消息传出,山东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也是弘扬齐鲁文化、展现山东魅力的新契机。

   姜大明省长说:“中华文化标志城是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国家宏大文化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定在孔孟之乡济宁市,是山东的大事、盛事和殊荣。山东省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动员全省力量,调动优势资源,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

   在现代世界经济进程中,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黄金产业正在崛起。近年来,山东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载体建设、产业发展的步伐,大力整合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突出山东特色,打造精品工程,努力实现山东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目前,山东已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29个,民间艺术之乡25个,省级文化先进县67个,居全国前列。姜大明省长提出了文化山东近期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或超过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或超过3%;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真正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另据了解,山东率先通过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省”验收,并将成为我国第一个“示范省”。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