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深发展何以也撞上再融资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02:54 中国经济时报

深发展何以也撞上再融资门

  张炜

  又一个权重股撞上“再融资门”。深发展因市场上有关600亿元再融资传闻的影响,于3月4日盘中一度跌停,收盘价为29.75元。5日,深发展公告澄清,但该股还是一度下跌超过4%,收盘跌去1.14%。与宝钢集团打算入股投资的35.15元相比,深发展已经“套牢”宝钢集团16%左右。

  其实,深发展的再融资话题一直非常敏感。在上市银行中,该行的资本充足率长期没有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长年低于8%,这在银行板块里是惟一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期末,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为3.88%。该行已预计,2007年末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达5.8%。深发展董事长纽曼此前表示,预期今年6月将有另一批认股权证行权,不管宝钢的投资是否完成,其资本充足率都有望达到8%的监管标准。

  可在投资者看来,深发展的600亿元再融资传闻,再次表明上市银行较强烈的再融资需求。8%只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深发展若要继续扩张发展,怎么能够满足于资本充足率达标。相比之下,已经提出再融资计划的浦发银行,2007年末的资本充足率达到9.15%。浦发银行上市以来并非首次提出再融资,银行对补充资本金的需求显而易见。在目前的上市银行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2007年中期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67%、13.39%、14.17%、10.98%、10.84%、15.99%、11.24%、9.09%。显然,如果有再融资的机会,深发展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这也是符合该行发展需要的。

  与此前撞上“再融资门”的浦发银行、中国平安中国联通等不同,深发展4日是“祸不单行”。有投资者在网上发帖指出,“深发展不良资产率偏高而拨备偏低”。不良贷款率偏高,是深发展的另一道“硬伤”。早在深发展2006年年报发布之初,就曾有业内人士对其不良资产拨备计提比例产生争议,进而质疑其利润的高增长。有人甚至向媒体提供50大不良贷款清单,借以表明深发展“连续三年在不良资产拨备上存在有组织性的作假行为”。当时,深发展的回应是其拨备符合银监会的有关指引,有关外部审计师审计结果表明其拨备“处于合理水平”。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国内外对银行的不良贷款及资产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深发展2007年中期末的不良贷款比例为7.00%,在同类银行中确实偏高。银监会上月公布的2007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分别为8.05%、2.15%、3.04%、3.97%、0.46%。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是受到农业银行的拖累。深发展的不良贷款比例显著高于浦发银行,后者在2007年末仅为1.46%。虽然深发展已经预计200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0%到110%,但与较高的不良贷款比例“相伴”,投资者难免多份担心。

  此番深发展还被一个千万级的风险事件“不幸击中”。深发展在5日的公告中称,“发现某分行内部清算账户的异常交易,经查实为某分行员工通过一特种清算账户非法盗用本行资金。银行随即采取必要有效控制措施,并已配合公安机关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追缴了部分款项。该案件不涉及客户账户及资金,且损失金额预计不超过3000万元,对银行整体财务影响极微。”

  尽管这一案件被深发展称之为“影响极微”,但投资者还是毫不留情地“用脚投票”。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银监会发布了大型银行案件责任追究标准,其中,明确“一级分行辖内发生一起千万元以上案件或两起五百万元以上案件的,首先要追究省行行长的责任,并追究上级行分管领导的责任”。深发展虽不属于大型银行的行列,但3000万元的损失案件,足以敲响警钟。“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国际上大银行发生的风险案件,其危害之大是深发展等国内银行必须防范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