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城乡统筹须先夯实县域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02:54 中国经济时报

  张帆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记者张帆北京报道 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2007年尽管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但是农民从中获得的好处并不明显,城乡收入比已达到3.32∶1。这表明,我国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较弱,如此难以支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目前我国2861个县级市县区,其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4%,人口占全国的71%,GDP占全国的50%的左右,财政收入约占全国的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国的40%以上,社会消费总额约占全国的50%以上。县域经济发展好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然而,辜胜阻指出,全国平均每个县赤字近一个亿,全国赤字县占全国县域3/4左右,赤字总量占这些地方财政总量的近80%。县乡财政负债问题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乡镇负债面达70%以上,债务总额保守估计也在2000亿元以上。辜胜阻称,这主要源于县域财政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实力弱,分税制下的县域财政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难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重任。而县域产业多数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农业上,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县域经济整体上表现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

   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城市偏向性明显,政策性金融作用弱化,合作金融支农后劲不足也导致县域经济失血。调查表明:许多农村地区60%~70%的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区。2006年,县域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全国的35.3%,贷款余额只占20.64%,存贷差高达10482亿元,大量农村资金“非农化”,农村巨大的金融需求无法满足。

   相应地,城镇载体不发达,缺水少电、交通不便,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等问题随之而来。

   对此,辜胜阻代表建议完善财政体制,调减中央分成比例,扩大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按照财权、事权统一原则,彻底改变“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类处置县域债务问题,保证县域经济发展“轻装上阵”。同时要加大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健全金融体制,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加大商业金融的支农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在民间借贷比较普遍的地区,可组建区域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银行等。建立农村资金良性循环的机制。强化产业支撑,基于市场比较优势,根据县情,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战略,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把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结合起来,防止被淘汰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转移到县域,做到引资不引污。同时提升县城的城市化设施,构建能人回流、要素集聚的体制和机制,切实解决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人才瓶颈。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