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物价调控政策趋向:“以粮为纲” 长短兼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02:54 中国经济时报
朱敏 目前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企业有着极为强烈的涨价冲动,而消费者对未来的通胀预期也在上升,物价存在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危险。因此,短期内国家实行价格管制措施、加强价格行政执法确有必要,但价格管制措施的副作用是抑制市场内在的平衡机制,容易引发供给短缺和黑市交易。从长期看,政策更需要长短兼顾,从源头性和体制性因素入手,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稳定消费者通胀预期。 通过“促进限出”提高国内粮食自给率 在国际市场粮价无法大幅回落的情况下,短期内要想平抑国内粮价就只有从内部想办法,应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在保证国内正常需求的条件下,适当控制粮食出口总量、增加进口,扩大国内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粮食自给率。目前国际上除了小麦价格以外,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均低于国内,短期内中国可以加大进口以抑制通胀预期。可以采用的办法包括加征粮食的出口关税,增加主要粮食品种进口配额并下调进口关税,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以提高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等。鼓励进口、减少出口不但可以增加国内商品的供应,还可以增加国内市场对外汇的需求。 建立“猪粮”价格联动机制 把支农惠农政策和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到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农民种粮补贴政策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减少农民种粮风险,维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建立对猪粮价格的动态监测机制,由于猪粮比价5.5∶1是养猪的盈亏平衡点,当粮价提高时应允许猪肉价格同步提高;当粮价下跌一定幅度时应适当降低猪肉价格,使“猪粮”比价动态维持在略高于5.5的水平,以此来保证养猪户的正当养殖利润、同时又不至于对整体物价造成过大冲击,确保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益共同提高。 充分发挥市场平抑价格的内在机制,减少价格管制 种种历史事实及经济学理论已经证明,政府的价格管制措施通常难以奏效,政府从来都不可能完全控制价格,人为地抑制市场内在的平衡机制是不可能有效的。价格管制尽管可以短期内抑制通胀,但可能会引发供给短缺和黑市交易,而短缺是更为严重的通胀。由于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其价值的合理回归,提高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是符合政策导向的,因此,只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太离谱,政府就不必过多干涉,而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进行自动调节。如果政府采取强硬措施管制价格,则很可能抑制价格信号发挥诱导资源重新配置的作用,反而使某种商品供应紧张的状况持续更长时间。相反,农产品价格上涨会使得土地收益提高,受比较效益引导,农民增加投入从而使农产品供应增加。 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和种粮农民的补贴 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非常小,依靠压制需求平抑价格基本不现实。从长远而言,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广大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和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这样的组合措施将不会扰乱市场自然具有的平抑价格的机制,而是政府在市场之外补充市场的某些不足。市场、政府各司其职,可以使整个社会较为平滑地度过价格上涨周期,既不至于使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过大,又不会损害市场体制本身。此外,在种粮成本不断上升,进城务工工资较快上涨的局面下,政府有必要提高粮食收购价,同时补贴农民种粮,以鼓励其种植粮食,提高粮食供给,这是解决中长期粮价上涨压力的正确路径。 完善物资储备制度,稳定消费者通胀预期 价格归根到底是由市场各方的主观预期所决定的,消费者如果主观上相信供应将会趋紧、价格将会上涨,就会愿意接受商家报出的高价,甚至可能出现恐慌性抢购。这个时候,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时向市场提供供需信息,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政府力量,增加供应。民众一旦相信供应将有保证,其恐慌性需求自然会消退,价格也就失去上涨的动力。决定价格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供需,而是人们对于供需状况的主观认知。对一个人口大国,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制度及采取应急措施十分重要,这不仅为了防止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也可对短期市场供给变化予以调节。政府应建立重要商品供应和储备的预警系统,并将信息及时对外公开发布,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 加大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力度 通胀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用货币及有关货币的政策解决问题。控制贷款、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扩大央票发行是必要的货币紧缩手段,但近两年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显著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受到了限制和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加大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的使用频率,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而11月份CPI同比上涨6.9%,负利率局面仍在持续。提高利率对于抑制经济过热、稳定物价、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利率对股市、楼市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是有利的,因为它将促使更多的企业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继而转向债市、股市等其他融资渠道,从而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对房地产市场而言,加息不仅可能抑制对房地产的投资性需求,同时还会提醒购房者注意利率成本问题,向购房者提示风险,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输入型通胀显著的局面下,人民币升值也是应对通胀的重要工具之一,本币升值有利于降低商品进口价格,从而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本身也是货币紧缩手段,相对于同样量的外汇涌入,人民币升值使得国内的基础货币投放可以相应减少,从而降低发生通胀的可能性。适当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对于稳定物价、扩大对外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