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盘点经济大事 关注热点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00:09 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家事连着国事,民意汇聚“两会”。即将召开的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连续第5个年头的快速稳定增长格局,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2008年,在世界经济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和以“双防”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将会是一种什么态势?老百姓在关注什么?有关调查显示,宏观调控政策、物价、房价、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节能减排等问题,都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

  宏观调控政策如何把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稳”一“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相较于我们已经实施了多年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说,是一个显著的变化。如何贯彻落实一“稳”一“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自2007年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CPI)持续走高,第四季度CPI同比涨幅达6.5%,物价上涨水平大大超过年初预期上升3%左右的水平,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趋向过热的明显信号。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2008年将施行从紧货币政策不久,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扩展,全球金融形势发生变化,并逐步波及全球进出口形势,同时引发业界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初就把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从此前的4.9%降至2008年的4.1%。

  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两防”,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显然,宏观调控不是要压抑发展,而是为了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宏观调控就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在保持政策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进行相机抉择。同时,市场主体对调控政策及相应经济变量变化的预期,在进行调控时,应给予充分重视并予以调节和引导,准确把握调控政策的作用力度,强化市场主体顺应调控政策的预期及行为调整,弱化其相逆于调控政策的预期及行为调整。

  多管齐下抑制物价上涨

  物价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两会”热点中的热点。前不久刚刚公布的我国1月份CPI又呈升势,同比上涨7.1%,创11年来新高。这再次表明物价上涨是今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如何防止全年出现明显通胀,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的精神?

  有专家指出,面对不确定的世界经济环境,2008年需要更高的宏观调控艺术,需要更好地把握政策力度,多在结构方面下工夫。一是加大对农业、畜牧业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力争粮食稳产增产。二要充分利用国家储备吞吐量调控农产品市场,积极增加货源,保证市场供应,维护食品价格稳定。三要全面研究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从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等多个环节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反馈共享机制、应急反应处置机制,增加财政对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投入。四要大力维护市场秩序,坚决打击相互串通、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次充好、合谋涨价等行为。五要打破垄断,在一些垄断型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因素,迫使垄断价格下降。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本届政府工作突出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政府的一系列惠民之举,使广大百姓普遍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而让城乡居民共沐公共财政阳光,也正在成为各级政府一致的政策取向。

  日前,有学者指出,要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战略目标,离不开财政这个基础环节。在政府为改善民生而可操用的诸多棋子中,财政是一枚分量最重的棋子。在政府为改善民生而需安排的诸多工作中,财政是凸显的一条主线。

  从今年的宏观政策取向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今年所实施的稳健的财政政策仍将向民生倾斜,进一步改善民生。这一向改善民生方面进军的财政政策"路线图",就是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不断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综合运用贴息、农业保险、投资参股、信贷担保等各种财税杠杆,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低保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等。

  让百姓实现"安居"梦想

  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目前争论很多。一种观点认为,去年四季度楼市受"第二套房房贷政策"直接影响而"拐"入调整期,但与房价快速增长的三季度相比,各大城市四季度的房价涨幅仍然有增无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四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2%,涨幅比三季度又高出2个百分点。

  有专家表示,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国内经济受紧缩调控措施影响,投资增长可能趋于放慢,消费需求尽管会有所增长,但受经济环境和传统的消费习惯的影响,不会产生大幅提升。根据我国近30年来经济周期高增长期维持4年至5年的经验,预计2008年特别是奥运会以后,我国经济将逐渐步入周期性的调整时期。宏观经济调控和人民币的加速升值有助于解决近期一直困扰经济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使得近年来支持房地产景气的重要支持力量有所衰减,加之房地产有效需求不足所引发的内在调整需求,房地产业在2008年至2009年有着出现拐点的可能。

  目前房地产特别是住宅市场的繁荣已经持续10年,随着房价收入比、房屋租售比不断扩大以及投机性购房比率的持续攀升,房地产业内在的调整压力不断上升,目前京沪穗深四大一线城市楼市正在发生变化,四大城市交易量萎缩趋势明显,其中上海、广州与深圳房价已开始出现下跌苗头,中心城市房地产景气度降低并已经呈现出逐步向内陆二三线城市扩散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增强,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将愈加明显。

  夯实农业基础 促进"三农"发展

  过去的5年,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这一时期,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多年期盼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这一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产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使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迫切要求加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要求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要求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应当说,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业的多种功能日益凸显,农业的基础作用日益彰显。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大节能减排和环保力度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但从执行结果来看,节能减排效果仍不理想。2007年在投资增速加快和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9月份高耗能行业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双双反弹,给节能减排造成很大压力。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13105亿元,同比增长22.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39%。从出口看,高耗能产品增速仍然较快。前三季度,钢材出口额增长1倍多,焦炭及半焦炭出口额增长48.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体现出中国经济发展在现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和可持续统一上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而且还包含从单纯注重数量的扩张转向既注重数量扩张又注重质量提高;不仅强调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目前已建立起来的绿色环保经济体系,是我们迈向绿色经济的起点。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