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价令“择机取消”时候未到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一纸“限价令”至今热议不断。
记者获悉,取消价格管制已进入发改委议事日程。据悉,发改委相关部门组织的多个调研小组,被分派到各地调研价格管制执行情况及效果,以便择机取消。
2月28日,一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称,条件成熟时即可申请取消“限价令”。不过,高层仍然担心CPI高企影响民生,从1月CPI的情况看,目前还不可能取消价格管制。
面对物价上涨压力,今年CPI目标被上调至4.8%。此前,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CPI目标为4.6%。
最新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7.1%,再创新高。
奶价困局
“牛奶又涨价了?”
2月28日,《华夏时报》记者走访超市发现,三元袋装牛奶从1.3元上调至1.5元、1.6元两种,草莓、黄桃果粒酸奶从1.8元上调至2元,其他三元产品一律上调0.1元。
“3月1日起,三元的大部分产品均将上调价格,其中最高涨了三毛。”北京三元某代理商说。不过,截至完稿时,记者仍未获得其他牛奶品牌涨价的消息。
记者2月27日采访获知,1月河北省行唐县的鲜奶收购价,平均每吨降了300-500元。在该县畜牧局奶源中心人员郭志永看来,在“限价令”威慑之下,生产企业除了降低收购价以外,别无他法。
显然,物价上涨给奶价蒙上了阴影。据悉,行唐县拥有13万头奶牛,奶牛存栏量居全国第三,牛奶生产企业从三鹿一家发展到了蒙牛、伊利、光明和旺旺等多家,彼此相互竞争奶源。
而“限价令”让三鹿等企业遭遇生存危机。行唐县三鹿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现在影响相当大,我们厂每月生产300多吨奶粉,平均每吨亏损4000元。”
“问题出在奶贩子。”上述负责人称,“奶贩子控制了奶农,奶价是企业根本控制不了的,企业一旦压价,奶贩子马上卖给别人。”
据郭志永介绍,县里面最担心的就是国家对奶价的控制,因为如此一来,企业就会亏损,惟一的办法就是向奶农压价。“这对奶农打击太大。”乳业专家陈渝坦言,这给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沉重的压力。
于是,奶价困境随之而来。每年春节前都是牛奶涨价的黄金时段,今年政府兑现了春节前不涨价的承诺,包括煤气、水、电到粮食、牛奶等。
陷入两难
时至今日,世界粮食市场未见回调迹象。
国家发改委1月17日公布的价格报告显示,所有大宗粮食的价格都创下了10年新高。2007年全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8.2%、44.4%、45.9%、6.2%。
与此前不同,政府此次采取临时价格干预的办法,平抑物价。基于此,2月26日,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开会,部署保障春耕生产用肥,稳定化肥价格工作。
显然,国家限价可以控制化肥价格的波幅。据报道,“限价令”短期内会对尿素企业有不利影响,但长期而言,化肥价格仍要由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国家发改委曾表示,预计一季度国内化肥产量将有所下降,后期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记者获悉,四川、湖南等省很快出台了“限涨令”。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坚称,在“限价令”的制约下,部分加工企业成本压力大增。
“巩固完善粮食直补、小麦良种、地膜玉米和洋芋、奶牛和奶山羊良种、生猪生产等各项补贴政策。”在200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健全农业补贴机制成为重要的要义之一。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健全农业补贴机制,陕西不过是一个缩影。
“CPI4.8%的目标原本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但雪灾之后,对物价的影响压力进一步增加。
择机取消
1月,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紧急的行政干预措施。为平抑春节市场,政府大规模投放储备粮,对鲜活农产品运输免收通行费等,“限价令”一定程度上遏制通胀上攻的冲动。
“防通胀,限价令只是治标。”2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从长远看,中国经济的治本之道在于体制改革和结构的调整。
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上涨7.1%,包括雪灾等短期因素。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趋势,而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今后也会呈现攀升之势。
作为临时应对之策,近日有高层明确表示,“条件成熟时会择机取消限价令”。至于分批次逐步取消还是一次性全部取消,记者多方采访表明,“目前尚无定论”。
1月15日,发改委主任马凯签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其中,首批限价商品包括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液化石油气以及其他重要商品及服务。
1月28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2007年全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回应称,“在物价上涨得到缓解的情况下,这种临时性的价格干预措施即可取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