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粮涨中国不慌 我们何以应对自如(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3:56 《瞭望》新闻周刊
针对这样一种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不无担心地说:“如果扩大使用生物燃料的情况持续下去,以粮食作为燃料来源可能会对粮食需求造成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也有专家指出,高油价还从另一方面推动了粮价的上涨。就生产成本而言,高油价是粮食涨价的“始作俑者”。因为石油涨价,以石油为燃料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加工、运输费用都会提高,从而抬高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全球粮食运输费用上涨幅度超过80%。 货币原因火上浇油 “首屈一指的是货币原因,”针对本刊记者的提问,世界发展研究所丁一凡研究员的回答开门见山,“次贷危机使得大量资金失去了房地产这个重要的流入市场,并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为了防止状况进一步恶化并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也是动荡不断,因此大量注资‘走投无路’,只能投奔商品市场。作为商品市场的‘重要成员’,粮食的价格被抬高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也就解释了除了粮食以外,为什么包括石油、矿产资源在内的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去年都出现了大幅上涨。”丁一凡进一步谈到。 “美元贬值所造成的压力不能忽视。”尚强民指出,“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自然就得上涨。” “供求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紧张程度并不支持如此高的价格。”丁一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许多数据都已经说明,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严重。然而,受利益驱使,使得这种并不严重的紧张关系吸引了大量游资,抬高了价格,从而放大了‘紧张效应’,造成了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十分紧张的假象。反过来,这种假象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入,进一步抬高了价格。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也使粮食价格上涨到如今的地步。” 中国何以应对自如 “同比看虽然有所增加,但环比的话,1月份的粮食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当本刊记者提到刚刚公布的2008年1月份CPI时,尚强民回答道:“实际上,去年一年国际粮价虽然涨幅较大,但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大。” 根据刚刚公布的1月份CPI数据,国内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了5.7%,油脂价格上涨37.1%。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2008年1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分别上升98.2%、24.6%、79.1%、20.2%。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的“高歌猛进”,国内粮价至多只能以“小步快跑”来形容。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少专家认为,这是由于中国谷物的进出口量,对于全国的粮食总产量而言份额很小,而国内粮食市场供求总体平衡,不可能出现粮食短缺,主要依靠自给的中国粮食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性向来很弱,受其影响自然有限。 此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的丁声俊研究员指出,近年来,与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和储备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长,供求平衡,储备增加,市场供应充裕,粮价也仅是温和性、结构性上升。从2004年到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46946.9万吨、48402.2万吨、49749.9万吨和50150.0万吨,连续4年稳定增长。 与粮食增产相适应,国家粮食储备连续增加。目前中国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数量,占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超过35%,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与此同时,中国一直保持95%以上的高粮食自给率。 他还指出,除大豆以外,中国的谷物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已经成为谷物净出口国。2006年,中国净出口谷物285万吨。2007年1~11月份,净出口770万吨。2007年12月份,中国净出口小麦粉13.35万吨,折合小麦原粮14.83万吨。 “出口多,进口少,说明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国际粮价再高对我们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大不了我们不进口了。”尚强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尚前名)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