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远眺中国政改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4日 11:02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杨磊

  转瞬之间,中国改革已然进行30年,但相比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而言,政治体制的改革却相对平静。然而,这却是这个大国在现代化之路上无法回避的基本命题,尽管这个基本命题尚无明确的蓝图存在。

  此时此刻,大部制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而中国共产党早在十六大时便十分确切的表示,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中央党校编著的《攻坚: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突然面市,由于编著机构的特殊身份与背景,不得不引人侧目。2月22日,该书作者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细解读他心目中的政改蓝图。

  政改前提:稳定统一

  记者:人们印象中的周天勇首先是一个经济学家,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牵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呢?

  周天勇:第一,直接原因是因为现在很多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解决不了。例如由于政府行政管制、收费罚款体制的存在,创业受到了很大压制。创业不积极就业就会受影响,就业状况不理想又会影响消费,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一旦失衡会进一步影响整体经济。因此,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受到政治体制约束,这既是一个客观规律,也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第二,政治体制涉及经济问题。例如,行政管理体制有一个成本,也有一个效率问题。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里面的财政预算、税收都涉及经济。经济改革30年后,中国的很多问题既是经济体制问题,也是政治体制问题。

  第三,我们需要用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来解决政治体制问题。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有风险的,也有成本问题,这项工作千头万绪,非常需要做类似经济学上的可行性研究。所以我主张,要用经济学的思维来研究政治体制改革,这样才能可操作,比较务实。

  第四,政治体制改革是个体系,需要配套措施。就像我们当初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制定类似发展规划,研究各个部分之间如何配套等。

  记者:你在书中提出,“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从低水平民主法制化转向较高水平的政治民主,至少需要六十年左右的时间。从1979年算起,尚需三十余年。”有些人指出,这个方案是否太保守了些?还有人问,中国是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很多利益集团已经形成,这样是否阻力更大?

  周天勇:是的,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无论何时一定都会遇到很大阻力,但这并不构成必须进行疾风骤雨般改革的必然理由。

  中国与俄罗斯比较相似,两者都是多民族多种文化地域辽阔的国家。俄罗斯的经验证明,这样的国家改革不能一步到位。 “休克疗法”是以国家解体为代价,中国不能接受这种代价。

  而中国与俄罗斯的区别也必须正视。中国处于二元结构急剧转型期,而俄罗斯当时城市人口比例比重、收入水平都高于中国。这些国情决定了中国正处于社会问题高发期,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在这个时期实行一揽子改革,风险很大。

  因此,在中国,任何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都不能以国家解体为改革的代价,而必须以统一安全为前提。当然,渐进式改革会把一些矛盾推迟、堆积。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的财力也在增长,这有助于解决问题。此外,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事实上已经潜移默化中发生。例如媒体的开放度、人的权利得到更多保障。这些都是渐进式改革的优势。

  行政体制改革核心

  记者:你在书中提出,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那么,您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什么?

  周天勇: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收费罚款体制的改革。这不符合现代政府的要求。例如,2007年一年各级政府的乱收费就达16000亿元。这种“发个文件就收费”的行政体制如果管不住,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认为应该对“吃饭财政”有一个总体改革方案。例如,能不能先把工商系统管住,国家用财政拨款把工商系统养起来,严禁它再乱收费。接下来,再推广到质监、卫生防疫、交通行政等部门。国家总体上要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究竟几年内解决这个问题要让老百姓心中有数。

  记者:“大部制、宽职能、轻层级”也是你改革行政体制的建议,目前讨论的也比较多, 你有需要着重说明的吗?

  周天勇:在大部制改革中,我觉得需要提醒的就是不能误解“三权分立”。中国所说的三权分立,是指决策、行政、监督权在人大、政府、司法这三个层面分开,不是在每一个行业都复制这一套模式。

  现在有一个危险的趋势,就是不少行业把人大的决策和监督权力拿到政府来,这样政府机构就像变形金刚,一变为三,人员迅速膨胀。除了个别特殊行业,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监督、行政、决策这三套机构的。

  其次,再设立政府机构仍要提防乱收费,经费应靠拨款解决。否则仍会引发新的机构膨胀。过去那种财政不足额拨款,但允许先设机构自筹经费的做法,既导致人员飞速膨胀,又把企业管死了。

  最后,人大一定要把预算和编制看住,简单地说,只要人大没有预算,就不允许采取任何变通措施设机构。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