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企业生态问题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4日 11:00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乐

  失衡的税负

  简单的一个外资身份,已经不能作为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路径与渠道了。2007年,由新版《企业所得税法》引领的税制改革,正在令中国企业感到自身生存环境的深刻变化。

  首先便是争取税收优惠路径的变换。如今,更多的企业正在费尽心思的争取“高科技企业”的认定,因为如是便可获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显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两年免缴企业所得税,而后再行三年减半征税的政策,无疑对企业具有致命的“诱惑力”。

  然而,十分尴尬的是,直至目前,如何认定高科技企业的标准,尚未出台。这只是一个缩影,因为在整体税赋水平偏重的背景下,税收——这一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外部生态环境,正在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格局一样,呈现出愈发不平衡的态势,这令企业尴尬难言。

  企业——税负——财力——经济,这似乎正在形成一种致命的循环。在东南经济发达的省份,由于地方财政实力相对充裕,总体税负水平较低,企业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这也正是浙江、江苏等省份,企业经营向好最终经济水平发达的原因所在。

  然而,在那些地方财力相对匮乏的省份,由于税源相对缺乏,因此,企业税收成本居高不下,曾有说法称,某内陆省份一家企业与东南某省的同类企业相比,综合税率竟相差10%以上,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而由此产生的循环往复,似乎更令人担忧。

  繁复的审批

  “市委书记给了批示,结果我8个月才盖50个章,但还差20个没有盖完。”这是前不久,在广东省两会上,来自一位企业家政协委员的抱怨。而就全国而言,广东行政审批的效率还算相对较高。

  这并非一个单纯的行政效率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推进”的课题研究中指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须行政审批的科目总数高达14000多项,而且其中有将近1/4的审批内容涉及到不同部门之间审批职能相对重复的问题,研究课题报告指出,精简这些重复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政审批事项,才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根本路径。

  实际上,从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就已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继废除了近1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将200余项行政审批科目转为备案或核准,但即便如此,仍无法适应市场发展和企业运营的需要。

  国家行政学院的课题报告认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应与主管机构架构的调整共同进行,尤其是职能与管辖权有重复或交叉的部门职能、设置的调整。而行政审批事项的过于繁杂,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贿赂提供了空间与可能。

  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摇摆的外贸

  在商务部2007年11月对外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7年秋季)》中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达到15707.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与此同时,前9个月,贸易顺差达到1855.4亿美元,已经超过2006年全年1774.8亿美元的规模。

  于是,2007年以来为了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同时降低顺差使贸易平衡,相关部门对进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作了大幅度的调整。

  然而,当对外贸政策进行调整的时候,中国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除了政策因素外,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抬高,铁矿石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同时今年油价高企也使运输费用大大增加,而这些都在抬高当前的出口整体成本。

  事实上,在未来的几年里,当中国逐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一部分的出口企业遭到淘汰。企业要想生存,必须顺应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模式,向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模式转变。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升级,单位产品的产值升高,可以规避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风险;而对于中国整体出口来说,既可以防止在未来一年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时的出口骤降,也会减少诸多的贸易摩擦。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