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存量移交引发年金竞争重头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1:35 金融时报
聚焦:央企存量移交引发年金竞争重头戏 记者 方华 “存量年金的行业移交部分是以央企为主体,这是我们公司2008年的首要任务和重头工作。” 近日,某专业养老险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称,存量年金的规范化移交工作中,地区移交已经接近尾声,仅有河南等为数不多的省份尚未完成移交工作,相比之下,“移交步骤慢一步”的行业移交工作,规模大于地区移交的部分,并以央企为主体,对各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而言,这是2008年竞争的重头戏。 “如果这一块年金业务竞争不到,那就完了。”该负责人如是描绘。 去年4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简称“12号文件”),要求尚未规范管理的原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称原有企业年金),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原行业管理的以及企业自行管理的原有企业年金,均应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原则上要求2007年底之前全部完成移交,最迟不超过2008年上半年。” 今年1月15日,广西原有企业年金整体移交项目由泰康养老与中国银行以“2+2”模式承接,该项目规模逾3亿元人民币,管理企业账户数达1600个左右。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整体年金移交工作已经完成,仅有河南等个别省份尚未完成整体移交工作。 余下各大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自然落在以国资委监管企业(即“央企”)为主体的行业移交上。根据劳动部的意见,希望能够尽早完成存量年金的地区移交、行业移交工作,但行业移交还是“慢一步”。 在业内看来,央企对于企业年金制度的积极性,会对其他类型企业包括众多中小企业起到重要示范作用,但“符合条件”的央企试行企业年金制度尚需时日,且央企将其掌控的存量补充养老金移交专业机构转换为规范的企业年金制度,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早在2005年发文《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后,国资委于2007年9月14日印发《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从9个方面,如总部与子公司、企业供款、职工个人缴费、公平、“老人”等问题作了阐述说明,为央企建立企业年金疏通道路,进一步推动试行企业年金制度。 2007年12月19日,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与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企业年金受托合同,哈电集团正式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将覆盖2.3万余名职工,使该公司成为继东风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之后,第4家得到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建立年金计划的中央企业。 在这次招标中,哈团集团确定平安养老为年金受托人,中国工商银行为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太平养老、海富通基金、嘉实基金和平安养老为投资管理人。 事实上,尽管规范的企业年金制度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逐步建立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激励机制。但在试行初期,企业复杂的人员结构和现有的薪酬体系、年金资产投资能否保值增值、财务管理机制是否完善等事关绩效考核及平衡收益的具体问题,使得央企一再权衡如何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及怎样解决历史存量问题。 根据劳动部12号文件的精神,国资委同时要求央企尽早完成养老金存量移交工作。此前,包括央企在内的多数企业只是按照普通商业保险渠道设立了非规范的“企业年金”,含存量规模在内,截至2006年底有910亿元规模,2007年预计增加400亿元规模。截至2007年9月,11家在劳动保障部登记备案的中央企业中,有7家是存量移交。 各大金融机构已经积极备战。去年10月,值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审批之际,国资委企业分配局组织了“中央企业规范企业年金培训班”,各金融机构踊跃参与,后太平养老、平安养老、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嘉实基金和中国人寿等9大金融机构有幸成为其赞助商。 据统计,截至2007年10月10日,平安养老已中标和已签约的企业年金受托资产规模为105.9亿元,成为业内首家受托年金规模超过百亿元的专业养老金公司,已中标和已签约的企业年金投资资产规模达45.63亿元,企业年金客户数量达到1446家,企业员工数超过60万人。截至2007年8月30日,平安养老有7家央企企业年金客户,受托服务客户1169家(37亿元),投资管理客户1161家(39亿元)。 新入围的市场主体也在同步加快步伐。如国寿养老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完成全国范围内35家中心的人员配备,而在取得基金受托人资格后仅两个月时间内,泰康养老就已接连中标华远集团、华夏银行、北方信托等多个企业年金项目,积极备战2008年央企存量年金的移交工作。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国资委相应政策法规的出台,央企企业年金的建立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各企业将进一步结合自身实情加强与专业管理机构沟通和协作,通过实践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方法,以求提高年金实施效率。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