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年经济述评:提振农村消费正当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09:10 国家统计局网站

  时下,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能力充满变数。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转变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村消费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新动力

  尽管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曾表示,“只有真正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中国经济才有望保持20年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

  虽然200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均超过GDP增速,但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却指出,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透过数据不难发现,在我国现有的消费需求结构中,突出表现为农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在全社会消费市场份额中一直徘徊在38%左右。

  目前,农村有8亿多人口、2.1亿多个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相比城镇市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与过低的消费率共存,这一矛盾能否顺利解决对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未来,农村消费也许将接过投资和外需增长领跑的大旗,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启动农村消费将对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推动?国家统计局为此进行过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在农村人口中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可见,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一旦被激活,对经济的拉动能力将是巨大的。

  多重因素制约农村消费潜力释放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项利农政策,但在国内市场消费不足的大背景下,农村消费现状仍不容乐观,正处于启而不动或启动不明显的状态。

  制约农村消费市场释放潜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和农村消费环境欠佳。

  从影响农民消费能力的因素看,首先是农民购买力水平和实际消费水平仍然偏低。这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是农村的3.3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9∶1,逐步扩大到90年代末期的2.6∶1。2004、2005、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更是急剧扩大到3.21∶1、3.22∶1和3.28∶1。

  其次是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消费水平差距大。从消费总量看,2007年我国农村人口大概是城镇人口的1.3倍,但2007年前11个月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市居民26.8%。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2003年只有20.8%,2006年也仅为30.2%。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6年的35.8%和43%,差距仍然较大。从城镇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74.6%下降到2006年的56.6%,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13.1%和11.3%提高到21%和18.9%。从农村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75%下降到56.6%,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13.4%和10.4%提高到17.6%和14.7%。因此,无论从消费的总量、结构还是质量上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相当于城镇居民1997年的水平,比城镇居民落后10年左右。

  再次是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相比,由于农民住宅和生产工具需要依靠自身解决,农民必须为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但这一投资较少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农民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自身储蓄解决,这无疑也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而且,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身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负担,制约了农村消费。

  农村消费环境也不容乐观。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廖建成说,我国农村消费现状是: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尽管有关部门加大了整顿市场秩序的力度,但仍有不少农民经常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损害,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坑农害农事件也不少,表明我国消费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