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加大央票发行发出从紧政策不变信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01:44 金融时报
记者 高国华 2月14日,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日,央行一口气发行了三期共计1950亿元央行票据,创下近一年以来单次央票发行的最高纪录。同时,央行还进行了4期正回购操作交易量达1350亿元,两项合计共回收流行性3300亿元。其中3年期规模900亿元,创下今年以来该品种最大的市场化发行量,而3个月期规模有所下降,有前次的450亿元降至300亿元。由于本周到期资金量只有340亿元,令本周的净回笼量达到2960亿元。从发行结果来看,三期央票除3个月微涨了0.71个基点外,其余央票发行利率和正回购利率均与上期利率保持不变。此次央行公开市场大手笔回笼资金的意图,市场给予了极大关注。 业内专家表示,央票和正回购利率保持不变,表明了央行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同时3年期央票发行力度极大也表明了央行锁定长期资金的意愿,明显比锁定短期资金大。更重要的是,专家表示,此次央行巨量回笼也发出了从紧政策不会改变的信号。 其实,对于春节后央行提高货币回笼速度市场并未感到意外。毫无疑问,发行巨额央行票据的目的是为了对冲本周甚至本月已经到期或即将到期释放的流动性。数据显示,为了确保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今年年初至春节,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总计向市场净投放了6420亿元资金,即使考虑到1月份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回笼约2000亿元资金,净投放资金量也高达4420亿元;再加上3000亿元左右的外汇占款和300亿元国库现金存款的投放,1月份市场共增加流动性超过7000亿元。 除了节前的资金投放外,春节长假过后,公开市场操作到期释放的资金,以及节后银行体系资金的迅速回流,加之春节长假休市一周期间所积压的结售汇压力等等,将同时在节后集中涌现,市场流动性将急剧膨胀。数据显示,仅本月和接下来的3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就高达8430亿元。因此,央行必然在节后的公开市场操作中迅速改变节前的投放姿态,切换至回笼状态,并且要以大力度资金回笼操作来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否则,如此大量释放的资金很可能流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股票市场或房地产市场,从而推动物价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从这点看,除了在对冲的数量上下功夫外,央行还将会多管齐下,加大对流动性的深度对冲力度,也不排除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 国海固定研究员杨永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巨量回笼表明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至少在回笼流动性方面的决心没有改变,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市场认为货币政策可能松动的想法。 众所周知,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变化与国内形势变化引发市场对“从紧货币政策”的疑虑。国际上,受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影响,美联储两次大幅度降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上升。国内,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也将难以独善其身,外需的下降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口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南方雪灾则造成运输、电力供应困难,对生产和投资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近期物价上涨导致1月份CPI可能创新高,通胀压力持续增大。此外,央行1月份的公开市场操作资金回笼力度远低于市场预期也令市场产生货币政策变调的猜测,当月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净投放资金4420亿元,这与2007年1月份净回笼资金5300亿元资金的作法大相径庭。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的变化,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日前表示,不应该把宏观政策当成一个长期的战略来加以实施。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方面进行及时的调整。他表示,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利率更加宽松,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热钱流入的规模可能加大。这也正是目前的货币政策还不能放松、还要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永光认为,1月份公开市场操作导致的货币政策偏“松”主要是为了应对雪灾因素和次贷危机的冲击,并不表明央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变调。在短期冲击因素过去之后,央行必将重新扛起“从紧”的大旗。但由此也造成了银行流动性大量增加,货币供应和贷款出现快速反弹。为了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央行将会尽快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不排除近期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进行操作工具的创新,启用更长期限的对冲工具。 很明显,春节过后央行大力度回笼资金除了继续使用数量工具对冲和回收流动性,加强流动性管理,也向即将到来的信贷投放高峰发出预警信号,以此来控制货币和信贷过快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关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