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金公司:中国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胀上升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16:09 《财经》杂志网络版

  预计今年CPI涨幅为5%-5.5%;消费结构升级加剧食品价格上涨,但并非短期通胀高企之主要原因

  【《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长勇】如果期望2008年的通胀回落至理想水平,中国政府仍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月14日发表报告认为,从宏观上看,中国已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期,其结果是实际汇率(即汇率加通胀)趋势性上升。政府需要在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之间作出平衡和选择。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调研报告认为,2008年,中国猪肉价格短期回落无望,粮食价格还有一定上涨压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中期带来新的通胀压力。因此,2008年CPI涨幅将保持在5%至5.5%间的高位。

  报告建议,为缓解短期内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政府可以对低收入消费者提供财政补贴。在微观层面上,政府可以考虑用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方式提高和稳定粮食和畜牧业生产积极性。

  2008年1月末,就粮食、生猪和劳动力供求情况及价格走势,中金公司在东北、四川和江浙一些地区,对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

  在四川邛崃市、成都市调研表明,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应短缺和成本上升。供给不足是因前几年猪肉价格过低,农户养猪积极性下降,2005年养猪农户100%亏损。2006年猪疫病又加剧了短缺局面。

  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40%,在过去两年饲料成本上升了50%至60%。2007年下半年的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养猪户农户只分享了30%的涨价收益。其他由流通和加工环节瓜分。

  此外,农民工工资年均上涨了15%。成都市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人均收入为1000元左右,农户养猪的机会成本大增。

  中金预测,猪肉价格高位运行仍将延续到2008年下半年。散户对养猪仍持观望态度,规模养猪场有积极性扩大生产,但其供应周期为18个月,因此供应量大幅增加需要到2008年底。

  中金调研报告建议,应加大对养猪农户的补贴和保险,加强生猪防疫的指导和控制。建立生猪最低收购价格,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降低散养比例,扩大集中养殖),扩大猪肉储备以平衡价格。

  中金研究部在东北对水稻、玉米大豆生产进行调研后认为,近期中国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基本属于成本推动型。主要源于供应不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粮价飙升推高粮食进口成本并传导至国内粮价。消费结构升级加剧食品价格上涨,但并非短期通胀高企之主要原因。

  调研报告显示,今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措施,仅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和粮农补贴三项,对农民的补贴额达到每亩136元。但2007年每亩增收仅39.4元,扣除每亩农资价格上涨16元,每亩净利润仅增加23.4元。

  对于未来粮食价格走势,调研报告预测,水稻供给充裕,近期价格显著下跌,供大于求,上升可能性不大;玉米价格近期微跌,因春节后是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高峰期,玉米价格可期在三四月回升;大豆严重减产,加上干旱天气,价格看涨。总体来看,饲料用粮上涨压力依然较大,主要粮食用粮价格上涨压力较小。

  中金在江苏苏州、浙江温州的调研显示,许多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构成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并可能影响招聘用工计划。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短期内难以涨价,盈利能力将明显减弱,并可能影响就业的增长。中长期来看,行业内并购和整合将强化企业定价能力,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终将传导至产品价格,推高通货膨胀。

  调研报告认为,物价管制和信贷控制等行政措施难以平抑通胀压力,甚至可能推高通货膨胀。能源价格管制导致能源短缺,影响粮食运输,最终推高商品粮价格;食用油价格管制迫使榨油厂提高豆粕价格以交叉补贴榨油亏损,从而推高养猪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盲目的信贷控制影响粮食收购从而推高粮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