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迫近“后天”大考(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07:11 中国经营报
衰退之忧 灾害对经济的影响通常最直接地反映在价格上。商务部的市场监测显示,受恶劣天气影响,1月21日至27日全国大部分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较前一周上涨12.6%。而在被大雪围困的长沙市甚至出现了大蒜24元/斤、白菜3.98元/斤的离奇价格。另据国家农业部的资料,有16省市的1.03亿亩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其中超过10%将颗粒无收。这很可能成为未来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市场分析者认为1月份的CPI将达到7%。这一方面是受去年末翘尾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灾害造成的交通瘫痪,供应紧张显然助长了物价的高企,使得通胀压力加大。灾害所引起的价格高涨,会对人们的心理层面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而进一步推高价格预期,经济学者贾品荣分析说。 这种对自然灾害做出提前和过度的反应同样出现在了股市,在雪灾的利空作用下,投资者信心普遍受到一定程度打击。而且,恶劣的天气对生产活动、工业增加值及出口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使投资活动放缓,进而影响经济增速。 但是,在清华大学布鲁金斯中心主任肖耿看来,自然灾害是相对短期、不可持续的。从长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是充足的,粮食、肉类、蔬菜等食品不存在供给的瓶颈,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而中央党校宏观经济教研室梁朋教授也认为,相对于由于灾害、春节需求和农产品生产周期等因素造成的食品价格的增长,由美国次级债危急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因为,前者对中国来说是相对可控制、可调节的,是可以依靠自己解决的,而后者的影响却是不可控的、深远的。 为了消除经济衰退的风险,1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下调50个基点,这是有史以来美联储第一次在8天内连续两次大幅调低利率。这似乎进一步挤压了中国利用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空间。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认为对此不应过分解读。他分析说,目前美国的问题是经济衰退预期,所以减息刺激经济,中国的问题则是通货膨胀风险,对付通货膨胀,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息、人民币升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 肖耿也认为,在目前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已然很高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担心人民币加息和升值所带来的外资入市炒作。 弹性空间 与中国的老百姓一样对高涨的物价感到不安的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在遭受冰雪灾害袭击的中国部分地区,随着天气条件恶劣而导致的价格上涨日益明显。各级政府相继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截至1月25日,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列入临时价格干预的商品和企业目录。 对此,王东京评价道,政府临时性的价格管制是为了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持社会稳定,从目前来看并没有突破市场定价的规则。在冰雪灾害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又正逢春节消费旺季的时候,政府采取临时的价格干预显然是必要的。但是,从长期来看,价格干预并不能改变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货膨胀只是被暂时压制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曾人为压制价格,制造了潜在的“隐性通货膨胀”,而“隐性通货膨胀”在未来某一时刻的集中释放,就会对经济运行造成很大伤害。这有些类似于经济学常用的“比基尼”概念——暴露出来的那部分固然重要,没有暴露出来的那部分才更要命。在极端气候灾害引起价格高企的环境下,政府必然会有控制价格的冲动,但必须明白对市场过度的行政干预,弊远远大于利。 透过雨雪冰冻灾害本身,肖耿认为,这次席卷中国中部、南部的气候灾害可以看做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压力测试。多年以来,我们的铁路系统一直在满负荷运转,电力系统亦是如此。与此相关,中国经济也长时间在趋热区域徘徊。这些都反映了在经济高速增长下供需矛盾的紧张状况。中国经济这样紧绷的神经在遇到诸如极端气候类的灾害时,就可能少了闪转腾挪的空间。而类似价格管制之类的行政手段,从长期来看显然是无效的。还是要相信市场的力量,放开价格,通过竞争来提高供给,平抑价格。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后曾讲道:“日益增强的灵活性和弹性是美国经济最宝贵的政策财富。它们使美国经济能够经受住多种冲击。” 经过大雪洗礼的中国经济如果能够获得更加健康、灵活的肌体与运行机制,则国民幸甚。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