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走向伟大的路上,谁将一往无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04:57 经济观察报

  沈威风

  过去的2007年,中国经济的大车卷裹着一切一往无前,GDP继续高速增长,全球化进程仍在加速。影响所有人生活的经济大事还在一件件发生,而打上2007标签的,大概会有以下内容:物价持续上涨、央行年内连续6次加息、中国股市出现指数6000多点、《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出台……

  在中国这一场仍在继续的伟大的经济腾飞中,我们却一如既往地在等待一家伟大公司的出现。在每一年轰轰烈烈的经济事件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期望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价值,一些更好的希望。包括企业本身在内,所有的人都在渴望伟大,但是同时又不能不问的是,被我们寄予厚望的那些企业家,他们是否有能力带领他们的企业走向真正伟大?那些登上年度财经人物榜的新秀们——其中有一些陌生的名字——他们究竟能不能作为有着崭新的商业思想的企业家代表?他们对中国商业的贡献和价值,以及产生的隐形财富有多大?换言之,他们对于整个商业社会的领导力,是否足够大?

  会飞的马和王石的“拐”

  美国 《商业周刊》2007年一篇题为《为什么有些CEO不配做领导者?》的文章说,现今的一些办公室占据者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动机与价值观。他们都是些海盗般的商业经理人,悲哀的是,这种人近年来一直占领着媒体头条。

  “由于这类人,以及安然公司(En-ron)、世界电信(WorldCom)和其他那些公司丑闻,使得企业CEO形象大跌。如今许多公众都相信CEO们不过是只顾着自己的游戏者。对他们来说,其雇员、顾客、团体甚至投资者的利益仅仅是附属品。”更加令人悲哀的是,这种情况在2007年的中国,正在更加精彩地上演。这一年活跃于经济舞台的人物,和往年一样,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人霸占舞台俨然常青树,有的人闪耀降临之后很快黯淡,只留下他比烟花寂寞的传说……

  2007年商业界能让人记住的名字和公司很多,比如带领中石油站在48元之巅的蒋洁敏,以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总裁身份一夜之间妇孺皆知;比如为11年前一纸合约后悔的宗庆后,在与达能公司大闹“离婚”的同时,几乎将自己送上“民族产业保护者”的宝座;比如以26岁花样年华登上百富榜首位的碧桂园女继承人杨惠妍,她旗下的碧桂园土地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她的个人净资产据说高达160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女人,同时她又选择藏在深闺,至今只有一张结婚照片不知真假地在网上流传……

  在2007企业人物风云榜这些一长串或陌生或熟悉的名字中,有两个人可能是最闪耀的,我们不能确定,这两个人是否能带给我们希望,但是至少,这两个名字本身已经代表足够多的东西。他们,一个是马云,一个是王石。这两位企业家成名多年,一直在风口浪尖上屹立不倒。可是相信过去的2007年在这两位见惯大风大浪的企业家心里,恐怕也会留下不同寻常的深刻印象。

  台湾首富郭台铭曾经说,马云是一匹会飞的马,飞到了云上,所以叫“马云”。现在,这匹马成了资本市场最红的马。北京时间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HK)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它便创造了“三最”:以超200亿美元市值的成绩晋升中国第一网络股;融资15亿美元,创下中国互联网融资之最;尾盘收于39.5港元,较发行价大涨192%,创下港股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买这匹马的人,无疑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孙正义和软银(中国)在阿里巴巴身上的几千万美元投资,现在已经变成了几十亿美元。马云本人并没有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成为首富,但是他完成了一场更加骇人听闻的 “造富计划”,通过这一次上市,持有阿里巴巴股份的上千名员工因此成为令人艳羡的百万富翁——马云说,这一结果更能体现阿里巴巴的文化,也更让他本人有成就感。

  2007年是股票市场异常火爆也异常跌宕起伏的一年。万科在股票上涨幅惊人,而房地产销售金额超过500亿元的“天文数字”,算得上号令地产业群雄,难有与之争锋者。作为一个2006年销售额200亿元的公司,万科能够在2007年获得超过百分之一百的增长,比起很多中小型企业更加快速。无怪乎其市值能够超过了美国四大专业地产公司的市值之和。

  火热的房地产行业仍然不脱 “政策市”老路。但是开发商之中能够把握住政策动向的,不得不说是万科和王石。王石先是搞了所谓帮助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置业的“海螺行动”;然后又频频出席以“最受尊敬”或“企业公民”等等强调社会责任的评选,至少名义上和道义上,都响应了政府的希望。最大的开发商资助“国六条”之后建设部领导主持的中小户型研发,部分修复了行业的声誉和形象;2007年年底,温总理讲了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房地产还要进一步调控,这时,王石高调发布了著名的“拐点论”,万科广州率先降价,引来业界一片哗然。在其后的日子里,王石一直致力于为他的“拐点论”作注脚,在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公开向全国人民道歉,表示万科以后绝不再当地王,同时他号召全国人民在接下来的三四年里,都不要买房。这两项看似政治正确,但明显是在为自己提出的“拐点论”做铺垫。

  十年来都被看作是企业家常青树的王石,在2007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先后获得了2007年中国企业家年会的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十年来首次颁发的个人奖项“人居卓越贡献奖”,以及“2007全球华人企业杰出领袖奖”。然而就在这一年,他同时也遭遇到了可能是他职业经理人生涯以来最多的反对声音。无论是“太太股票门”事件的道歉,还是“万科不囤地”的高调声明,都一直有舆论围攻。作为一个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公开提倡百姓不要买房,这种言论在今天的中国出现或许并不出奇,却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作为行业领军人物,这样的做法除了业界质疑的“向政府示好”之外,对于这个行业本身的良性发展,究竟有何益处。

  包括马云在内,每一个风头强劲的企业家登上财经榜的道路,都是伴随着无数的质疑和责难——可喜的是,这些质疑和责难首先与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没有了直接关系,这说明我们终于不再只通过业绩或者市值来判断一家公司和它的领导人的价值。只不过,这么多年来,那张金光闪闪的榜单上,争议总是太多,价值却永远太少。

  用愿景来赞美企业

  从长远战略来说,任何一个想赢得长跑的企业,都是拥有一种持续性成长和发展精神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构造自己的综合优势,包括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和影响力优势在内的领导力优势。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斯阁在2008年的新年讲话中说,“领导力不是要沉浸在过去之中,而是要放开眼界,展望未来。”

  在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方面,万科和阿里巴巴从来都是志存高远。25年前,万科还是一个小商场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要做现代化企业的心愿,后来更是强调了“不行贿”、不做有违公序良俗的事情的企业底线,为新经济时代提供大众城市化住宅的发展路线也很清楚。

  8年前起步的阿里巴巴,由第一年起就有了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企业使命。马云曾经说过一个有点冷的笑话,他说,“互联网会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句话是我说的,当时没有人理我,我就改成是比尔·盖茨说的,他们觉得是真理。”马云实际上一直是自己创造的这句话的忠实信徒,他相信互联网能改变人类的生活,同时也能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他希望中小企业也能加入到这个潮流中去,不仅如此,他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尽快地加入到这个潮流中去。所以,马云带着他的团队从1994年、1995年开始,执着地走这条路,用互联网帮助中小企业,帮助创业者,帮助弱势群体。走到今天为止,马云终于有底气和豪情对全世界宣布:“第一,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不错;第二,我们坚持为中小企业服务没有错;第三,因为中小企业才有今天的阿里巴巴,我们不能忘掉中小企业。”

  在多年的企业实践中,王石与马云的确做到了率领团队按部就班地实现理想。也正是这一点支持了这两家公司成为各自行业的翘楚,只是,在大家津津乐道万科的销售金额和阿里巴巴的天文数字市值的2007年,“建筑赞美生命”和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成为没有什么人当真的两句口号。尤其是“建筑赞美生命”,尽管在愿景上也许已经远超具有时代局限性的“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仍有业界人士评价为“不大气”和“无视市民买不起房的实际”。

  当然,这个时代,连卖针头线脑日用品的沃尔玛,都认定自己的进货和定价可以产生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结果。过去半个世纪里,沃尔玛帮助千百万人更好地利用每月的收入,平衡支出。而接下来,沃尔玛的理想是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包括国际贸易、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石油资源等问题。而具备更广阔性和想象力的互联网公司、与国计民生更加息息相关的地产公司的愿景,难免在这个问题上被期望过高。我们会一厢情愿地希望,这两种公司,至少作为阿里巴巴和万科这样的富于声望的公司,能够在愿景和价值观上提供更多,至于那些早已经跻身世界500强的垄断企业,那些轻松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石油公司,我们还能指望他们更多吗?

  遗憾的是,没有人会不把沃尔玛的理想当真,可是很多人却把马云和王石的愿景当成笑话。

  从平凡到非凡的距离

  柳传志曾经把企业的运营比作一场长跑,他认为很多企业领先了几圈之后跑不下去了,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产权机制问题,二是接班人的问题。但是柳传志在联想的接班人问题上采取把现在给杨元庆、把未来给郭为的方式,显然没有取得他自己想象中的理想效果。

  在用人方面,马云和王石各自有值得大书一笔的过人之处。在阿里巴巴团队文化里,马云讲得最多的是这句话——“我们是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情”。“阿里巴巴今天最大的骄傲是什么?很多人说我们上市了、成功了,谁成为中国首富、亚洲首富了,其实我们骄傲的是让几千个人成为百万富翁,我们让几十万家的企业赚到钱,我们让上百万的创业者成功。这就是一个生态的成功。”马云经常说,他希望阿里巴巴能够成为最佳雇主。

  如果说,在2007年年底之前,马云一直还在贯彻他的 “我们可以把别人当精英,可以把百度、Google当精英团队,但我们是平凡的团队,我们要做不平凡的事情——通过新的生意方式创造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想法的话,上市之后的他,可能对于人才和团队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2007年圣诞节,马云突然宣布把旗下的8名重要高管离职调任,其中包括一手打造淘宝网、创下打败ebay这样的传奇故事的淘宝网总裁孙彤宇;包括马云曾经的老师、雅虎中国总裁曾鸣教授;更有在阿里巴巴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李琪和吴炯……一夜之间对阿里巴巴的高管进行如此彻底的换血,而且根据内部消息,相关人士自己都表示非常意外、没有准备,不能不让人怀疑:第一,马云到底想干什么?有想象力的人甚至猜想,马云是想再进行一次秘密突击,而这一次的攻击目标,可能是Google;第二,马云心目中,他曾经的旧团队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值得他在公司上市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做出这样好听一点是排淤血、难听一些是烹走狗的行为?

  当然,大部分人相信,这是马云不甘平庸、希望将阿里巴巴推向新的高峰的重大决定。一起创业的 “十八罗汉”纵然劳苦功高,但是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游戏、做成世界500强公司提上日程的时候,马云显然需要一些更新鲜的血液和大脑——至少,资本市场会更乐于见到这样的团队。

  阿里巴巴最著名的员工就是马云,除了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普通人也许根本不知道阿里巴巴其他高级管理层的名字。但是万科不同,除了风光无限的王石之外,还有一个相当豪华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当然,相比阿里巴巴的草根员工,万科的职员大都出身名门,来自好的高校,这批人培养成才较为容易。而令人惊异的是,在柳传志更为重视的接班人问题上,王石却可大胜包括马云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企业家。

  王石4年前放下重担,登山下海,逍遥自在。他选择的郁亮团队接班,负责实际操作。第二代管理层成功把握住这次行业景气的机会,成功击退了多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逼近,保卫住了房地产第一品牌的位置。万科二代的豪华管理团队,正是其他第一代退休或者退休中的企业家最羡慕的。

  韦尔奇选择继承人、巴菲特选择继承人的故事听得多了,中国人可能会觉得,中国企业家对待继承人的态度更加有趣。因为在这个遍地都是“一个人的公司”的国家里,公司随着个人名字的消亡由盛而衰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的中国式继承故事,也不时得见。杨惠妍就是这样成为首富的,宗庆后想将女儿推上台面的事也一度沸沸扬扬。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虽然受过了良好的商业训练——他们通常拥有国外著名商学院的学历,但是在中国这个复杂的企业环境中,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显然比他们的国外教授所能想象的更多。

  除了家族公司的人才问题之外,2007年一纸劳动法条例将一惯刻意低调的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公司推向漩涡中央。约7000名已经在华为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不得不进行一次 “自愿”的人生选择:在2008年元旦之前,与公司办理“主动辞职”手续,然后“竞业上岗”,再与公司签订一至三年的劳动合同。此次“辞职事件”所涉及的员工,大约占华为职工总数的1/10,也包括华为总裁任正非自己。华为此举是为了规避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劳动合同法》。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与这些老员工订立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使他们成为这个企业的永久员工。

  华为员工 “自愿”辞职现象的出现,引发一片哗然。诚然,《劳动合同法》的许多规定受到诟病,但是采取如此决绝行动的华为,却更让人担忧。一个本已被员工过劳死等负面新闻有些妖魔化的企业,再次给自己打上了轻视员工利益、漠视人才价值的冷血形象,这样的大公司,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能走多远?

  成功的领导者只有两点共同的特质

  被我们寄予厚望的企业家,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够具备伟大领导者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质:建立威信,激励下属献身于工作以及竭诚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也就是说,企业领导人的核心价值不应该单以其运作表现、智识深度、投资眼光或经营记录来评判。他们不只是为了个人所得而进行经营;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能够为商业和经济引擎增添润滑剂。

  在这个时代,企业领导人的价值观比他们的经营业绩更加重要。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几十年研究管理、书写管理,有一个观点从来没有改变,就是管理不是等级高低,而是责任。他在回答媒体提出的21世纪第一流的领导者需要什么特质时表示,成功的领导者只有两点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有许多追随者;另外,他们都得到这些追随者很大的信任。

  王石也好,马云也好,又或者是史玉柱、宗庆后、潘石屹等一干企业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毁誉参半。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企业家能与“伟大”两字沾边,当然,也没有一个人能被打上彻头彻尾的“恶棍”的标签。或许,在一些人的眼中,中国的企业家天生带有一些悲壮感,因为他们在用个人的力量为这一场“试错”式的改革做试验品。因此,能否成为伟大,永远不是他们内心最基本的冲动,生存才是,即便手里握着5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仍然如此。他们困在生存的困境里,缺乏对世界整体的认识,中国市场之巨大又容易使得这些企业家们沉醉在围墙里的帝国,找不到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坐标。联想总裁杨元庆在2007年把家搬到美国——先是纽约,接着是联想新总部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据说是为了将联想在中国的成功复制到世界各地,但是他这种行为显然和我们所说的寻找坐标没有必然联系。

  在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伟大腾飞的过程中,谁能够最终离伟大最近,也许还在于谁最先读懂了这个世界,并最先开始承担自己之所以存在的责任。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