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香烟的巴黎咖啡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03:11 经济观察报
郭娟 ——“为什么我们要对巴黎的禁烟令耿耿于怀?你一年几次飞去巴黎?” ——“这跟我在不在巴黎没有关系,你可以想像没有烟雾的左岸咖啡馆,灯光昏暗,人声嘈杂,那些抽烟的男人和女人,你难道对此没有一点想像?” ——“问题就出在这儿,这样的巴黎是你想像中的巴黎,那是左拉或者波德莱尔或者科克托的巴黎,不是一个这个时刻的巴黎。烟雾弥漫的咖啡馆的消失不过是一种象征的消失,或者更恶毒地说,是一个旅游景点的消失,巴黎人当然还是会照常生活。” ——“法国人不也在反对政府的禁烟令?” ——“你知道法国人,他们反对一切,反对政府决策,嘲笑法兰西学院里肥胖的灵魂,彼此怀疑,怀疑思想,怀疑行动,怀疑行动的动机,甚至怀疑怀疑本身。他们辩论,吵架,发怒,小题大做。” ——“这不正是巴黎的可爱之处?” 温暖拥挤的小酒馆,咖啡馆的露天坐椅,左岸、香颂,烟雾缭绕,温柔的巴黎,让人一下笔就难以克制过于丰富的感情,好像只有法国人才能那样自然地抒情,那样的甜言蜜语又优雅随意。 法国是欧洲最后一个推行公共场所禁烟令的国家,从1月起逐步展开,这给人一种印象——禁烟令和他们的新总统一起摆出一种姿态,这是新的、健康活泼的法国,像一杯气泡丰腴的苏打水,而不再是橡木桶里的老年份红酒。所以,再见,烟雾弥漫的巴黎咖啡馆。即便香烟参加了这里发生的每一场重要谈话,曾经穿过无数个“大人物”油腻的头发和松散的衬衫扣眼,擅自抬高了谈话的热度或者制造出更多混乱,但一纸政府文件,香烟和咖啡馆的故事终结,香烟只能在卧房,在街道,而咖啡馆,则从此窗明几净,再也不会出现那些黑白照片里阳光费力穿过烟幕的粗颗粒效果。 可是巴黎的咖啡馆禁止抽烟,巴黎有人不乐意,外国人似乎也不乐意。巴黎当然可以更加绿色和环保,巴黎人并不反对——街头租用的自行车,头1个小时免费。但是当政府的强行规定介入了私人生活,加上习惯被打破带来的种种不便,天生爱反抗的法国人立刻敏感地做出反应,即便民意调查显示66%的人支持禁烟令,还是有不少的声音反对,咖啡馆老板,抽烟者,有媒体则说,法国的文化肌理正在破坏,其中不乏痛楚,“政府以公共卫生开支为由,更严厉地管制私人生活”,这是让人最为不痛快的一点,至于“左岸不许吸烟,哲学家如何交谈”,似乎也没有那么严重,香烟扮演的角色毕竟更像是道具而不是缪斯,那种老旧温厚的气氛,在其中曾经活动的有趣的人和产生过的活跃思想,让人不忍割舍,也许正是今天的日常生活所缺乏,尤其在别处观望时,那更成为一种理想,一种幻想。 一个法国朋友说法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否认自己的法国人属性,缺乏“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不全然是真的。他告诉你巴黎的街道多么适合步行,风景多么漂亮,但是“巴黎让我厌倦”,每隔一段时间你就会听到他抱怨,然后快速撤离那个城市,像躲避瘟疫一样,逃到南部,或者是南美。你也知道他总会回去。他会说法国越来越美国化了,演员闹罢工和好莱坞并无二致。而来自纽约的朋友也在抱怨,酒吧里开始不许抽烟了,可去酒吧的都是些什么人啊,badguys,他的城市也在公共场所推行了禁烟令,没有香烟的纽约夜生活,似乎也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样子。 和陈词滥调里说的一样,乔治桑或许就是坐在这个椅子上借着一根长长的香烟结识了诗人缪塞,萨特和波伏娃也的确凑在咖啡馆的小桌子边和朋友边抽烟边讨论哲学——有照片为证。还有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不管是在穹顶还是圆亭咖啡馆,或者从一家换到另一家——就像那些深夜不睡的人常常干的那样。香烟有时掌控着谈话节奏和气氛。杜尚喜欢活跃又烟雾弥漫的气氛,大家可以安心谈话,而不会冷不丁遭人攻击,语言上的,身体上的,那些“混乱”的年月让人怀念,思想的密度,革命的狂热。 关于抽烟这件事,艾什诺兹在《我走了》里写,早上花半个小时同抽第一根香烟的愿望做斗争,或者,可以抽烟的日子像爬一根打了结的绳子,不能抽烟的日子像爬一根滑溜溜的绳子。当然禁烟不等于戒烟,不管是法国人还是全世界人,仍然可以拿出一个打火机,自在地把烟点上。至于咖啡馆,就像生活在巴黎的美国人亚当·戈普尼克所写——“以咖啡馆为最高体现的法国平凡文明中讲求实际的功效活跃得消除了怀旧情绪,历史不断地在擦拭桌子并且有点不耐烦地问你,现在想要点什么。”也许是该齐声说,C’estLaVie,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不能在咖啡馆抽烟的巴黎生活,下面是不是该有点新鲜的什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