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热中趋稳 经济学家信心回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21:45 《财经》杂志网络版

  一方面,对宏观调控的预期效应较乐观,对经济出现大波动的担心减少,信心明显增强;一方面,认为当前经济仍偏热

  【《财经》网专稿/记者 吴燕】日前,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与《财经》杂志共同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态势的信心在四季度间平稳回升。2007年四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52(取值范围在1-9之间,值越高代表信心越强),比2007年三季度高0.61点。

  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学家对宏观调控的预期效应比较乐观,对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担心减少,信心明显增强;另一方面,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经济仍嫌偏热。

  经济学家总结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两方面特征:一方面,投资、货币信贷增长仍偏快,流动性过剩问题尚难缓解;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出口增幅已见回落,外贸顺差快速扩大趋势有望得到遏制,同时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资产价格增长高位趋缓。

  在世界经济总体走弱、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以及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经济学家普遍预期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步伐总体趋于放慢。调查显示,39%的经济学家预测2008年GDP增长达到或超过11%,比三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平均预测值为10.5%,比三季度低0.3个百分点。

  2007年,通货膨胀压力随着CPI连续攀至历史高位而不断加剧。不过调查表明,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08年物价不会延续2007年持续上涨的态势;只是考虑到比较明显的“翘尾”因素以及国际石油、粮食价格较高等因素影响,2008年物价会在一个相对高位上保持平稳。

  面对物价当前形势,经济学家建议冷静应对物价上涨,谨防全面通货膨胀。在种种货币调控手段中,经济学家对2007年央行重点采用的提高存贷款利率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表示肯定。调查显示,认为这两种调控措施最为有效的经济学家分别达75%和59%,其次还有“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特别国债操作”和“加强窗口指导”等。尽管2007年已先后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对于今后的调控措施,仍有近七成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应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

  在资本市场方面,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房价水平偏高,增长偏快。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特殊阶段,住房需求增长迅速,房地产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不少经济学家指出,要真正解决房地产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政策定位和导向,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即政府通过大量廉租房供给等保证市场无法满足的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特别是投机性需求,并适当增加供给。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房地产问题的解决。

  另外,在股票市场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创新和开放固然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目前情况下,开放境内个人对外证券投资(“港股直通车”)政策“应稳步推进”。

  鉴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经济学家认为宏观调控应特别关注各项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既注重不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又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综合运用;并且要着眼长远,通过行政体制、财政税收体制和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来提高政府能力,促进发展。-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