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空气污染地图(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14:44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一、环境保护需要解决机制问题 今天,中国的最高领导层转变了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生态文明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从国务院到下面的部委也在积极的作出规划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规划就强调了节能减排的指标是硬指标,必须得到很好的执行(表3)。 但是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很艰难的,在2006年,“十一五”规划起首年,这个目标就没有完成。环保部门显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连续四年开展环评风暴,为了空气的洁净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环保总局还是一个弱势的部门,风暴的效果还有待继续加强。比如一家企业的排放是很有问题的,本来应该得到治理,但是它的门口我们可以看到一张牌子,叫重点保护集中缴费企业,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并不少见,一些地区对污染超标的企业不是重点治理,而是重点保护。这里面需要解决一个机制的问题。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要控制污染,必须加强执法;要加强执法,必须突破利益关系;要突破利益关系,必须有公众参与;要鼓励公众参与,首先要有环境信息公开。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主要也还不是资金问题,首先要解决机制问题。 这方面中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环境知情权的政策和法规正在逐步建立起来,像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是中国第一个要求在公共决策中要有公众参与的法律,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规定。 二、绿色选择——消费行为可以影响企业环境表现 民众关注空气污染。据《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在访问的十四类问题中,对于空气污染问题,被访者中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的占73%。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遇见过空气污染问题的被访者占42%。在城市中,对空气污染不太满意的占39.6%。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环保组织发出“绿色选择”倡议,倡议消费者利用自己的购买权力影响企业的环境表现,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尽量谨慎选择不达标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其产品光彩夺目,而生产过程却造成严重污染,但消费者一念之间的选择可以对污染企业产生现实压力。同时呼吁生产企业和零售商严格审核其供应链条,不选择超标企业做自己的供货商。以此来创造正向市场激励机制,让愿意对环境负责的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新型互动关系 1.公众:需要信息,需要更多的参与渠道。NGO 收集政府公布的数据,可以让公众便捷、系统地获取信息;大众传媒在这中间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2.政府机构:需要同盟。在公众的关注下严格执法,一些污染企业将被要求整改。 3.企业:需要动力。在政府、传媒和公众压力下,将承担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通过绿色选择、通过供货商管理,让那些做得好的企业在社会上做得成功,而不是相反,这样才能扭转我国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形势。 (作者系民间环保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