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樊纲:理性的张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 17:03 中国经营报

  三文

  作为新一代经济学的领军人物,樊纲一向延续经济学家的理性思维,对热点始终保持冷静距离,拒绝民粹主义,同时又把公共教育视为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之一。他认定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底线就是如实地在自己专业领域说真话,不为讨好某些人而说假话。所以,在当下饱受大众争议的经济学界,樊纲却能在公共知识分子与经济学家之间找到自身平衡支点。

  1952年,祖籍上海崇明的樊纲出生在北京。在六十年代,刚小学毕业考试的樊纲就遭遇了文革,插队生涯则使樊纲更为平等地看待世界,也学会了自我教育,郭沫若的《创造十年》和尼克松的《六次危机》在此期间给了青年樊纲不少帮助,让他深深懂得了“机会”和“抓住机会”的重要性。

  而高考的恢复就是这样一个机遇。1978年,在农场工作多年的樊纲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77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专业,从此樊纲开始经济学的布道之路。早在1993年,樊纲就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樊纲一直抱以极大研究热忱,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的“转轨经济学”更是他近年的研究重点。

  樊纲笃信理性,但是也始终保持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他指出经济学是致用之学,强调“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而作为经济学家,如何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则是首要任务;而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底线在于能够在自身专业领域说真话,远离浮躁。

  樊纲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关注不仅在学界得到认可,更常常为政府部门就各种经济政策进行决策咨询,观点也往往被国内外媒体所追逐引用,对公共政策影响力不言而喻。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