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峰:听证会不该如此神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7:59 每日经济新闻

徐峰

    万众瞩目的手机漫游费降价听证会终于在北京如期举行。

    然而,过高的期待,带来了更大的失望和不满——不仅听证会前,听证代表名单、听证会地点严加保密;而且听证会当天也戒备森严,只有少数记者方获特许进入会场;更有甚者,听证会前后,消费者听证代表均被封闭,不能与媒体记者接触。主办方表示,这是为“确保代表们能高质量地参加会议,保护代表个人独立思考、公正、客观、不受外界干扰和压力的意见”。

    真是咄咄怪事。既是 “公开听证会”,题中应有之义就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可以把一切都摆到阳光底下,让各种意见尽情争论。相信再复杂的问题,只要各方充分博弈,真理只会越辩越明,公众也绝对有这样的智商和判断力。然而遗憾的是,这场听证会却开得史无前例的诡秘和戒备森严。这实在令人费解。隔离代表是为了“保护代表独立思考”?这是一个难以服众的理由。我们不愿相信,代表了5亿手机用户的消费者代表,竟然会“脆弱”到要放进一尘不染的密封罐里才能保持公正和独立。而且,处于隔离中的消费者代表,隔离开的只是媒体和公众,却未必隔开了利益集团。如此一来,会不会反倒出现消费者代表被 “单方面干扰”的可能性呢,我们不得而知。

    所幸,借专家代表阚凯力事后的“还原”,我们可窥见听证现场的一些情景。“很和谐,没什么激烈争吵”,降价方案制定者之一阚教授满意地如是告诉媒体。我们好奇,双方利益立场截然不同、本该面红耳赤的听证,何以能开得“很和谐”?莫非事先的“隔离”及前天上午的“彩排”,真的收到实效?

    年轻的听证制度在我国之所以备受瞩目又饱受诟病,无非在于它以一种空前公开的形式,让价格(尤其是垄断价格)的供需双方平等地坐到一起,将各自的利益诉求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这种碰撞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达到价格公正;而恰恰最后结果是,这种公开程度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人为干扰,从而导致听证结果的扭曲和变形。毫不夸张地说,“听证精神”的核心就是公开透明,唯有如此方能保证公正。 《广州日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