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PE退出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1:09 《财经》杂志网络版

  寻找中国卖家或干脆将海外企业在中国上市,将成为国际PE退出的新选择

  【《财经》网专稿/记者 陈慧颖】“一些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下称PE)不光关注收购中国资产,还开始考虑将中国作为他们退出的市场。”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顾宏地在展望2008年收购兼并业务时表示。

  顾宏地在摩根大通负责大中华区并购业务。他指出,由于海内外市场估值水平的变化,一些国际PE开始在中国寻找卖家,将过去在海外收购的企业卖给中国公司以套现;如果行业配合度高,中国公司现在愿意支付一个比较高的溢价。

  另一方面,未来将出现海外企业在中国上市的可能,这也将成为国际PE乐于见到的退出方式。

  刚刚结束的第三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的成果之一,就是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这一对话成果,在理论上为海外公司在中国上市提供了可能性。顾宏地表示,海外公司在中国上市并没有进入操作层面,但外资PE已经开始积极关注这方面的动态。

  2007年上半年,全球收购兼并业务屡创新高。不过这一趋势为随后爆发的次贷危机所拦腰阻断。2007年7月之后,受信贷紧缩影响,PE主导的杠杆收购活动明显减少。欧洲和美洲的并购交易受到次贷危机和信贷紧缩的冲击最大,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则成为新生的收购兼并大国。其中,由于市场估值差异的拉大,中国公司的海外收购活动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展望2008年,顾宏地认为活跃的海外收购行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金融机构、科技、传媒、电信和医疗行业等。目前国际金融机构的估值已经迫近历史最低点,顾宏地分析,虽然在未来一个月中还会有新的与次贷相关的损失披露出来,但市场价格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可能性。

  “如果可以通过交易结构很好地规避近期的风险,中国一些比较健康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海外收购。”顾宏地说,“中国海外收购会越来越大,目标越来越广,收购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这是将来的大趋势。”

  中国机构赴海外收购的同时,海外PE也开始调整他们在中国的收购兼并策略,从海外常见的控股收购改为少数股权的收购。“海外收购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他们对中国公司的了解程度非常低,他们会把精力花在已经上市或者信息披露较多的公司上。”顾宏地说。

  顾宏地还表示,由于海外PE在中国遇到的种种阻力,中国国内的PE基金在未来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与国际PE形成有力竞争,这也是将来需要关注的趋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