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增速或将减缓 政策从紧基调难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0:1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高建锋 北京报道

  面对创下13年新高的2007年GDP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兴致盎然地顾往昔、望未来。他认为,我国GDP连续五年以两位数的增速飞奔,若干年后回首会发现非常“不容易和珍贵”;而2008年经济增速出现适度回落“是我们所期望的”。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也普遍认为,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但“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由于翘尾因素,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总体来看,从紧货币政策的取向仍难以改变。

  经济减速可期

  谢伏瞻认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时间最长,就业增加最多,经济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展望2008年,“中国经济还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

  他说,我国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已经初步得到遏制。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11.1%,第二季度为11.9%;第三季度已经降到11.5%,第四季度进一步降到11.2%。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第三季度增速环比回落1.6个百分点,第四季度继续环比回落2.3个百分点;从贸易顺差来看,第三、四季度环比分别回落22.2、37.9个百分点,两者均出现逐步回落的趋势。2008年,“增长速度如果出现缓慢或适度回落的话,这应该是我们所期望的。”

  “2007年将是本轮经济周期的高点。”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由于美国衰退风险增加,世界经济将步入调整,2008年我国GDP增速将从周期高点回落至10.7%。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也表示,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都出现衰退的迹象,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下降将非常明显。但由于国内需求仍较旺盛,经济增长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预计GDP增速仍将保持在10%以上。

  通胀压力犹存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高达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创下11年新高。

  谢伏瞻认为,这一轮的物价上涨是一种多方因素作用下的综合结果:既有总量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性因素和影响;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影响;还有市场预期和财富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控制物价上涨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而这些措施达到成效也需要一个过程。

  “这一轮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趋势。”他介绍,2007年,印度CPI涨幅为5.2%,俄罗斯为9.4%,美国预计将达到2.8%,欧元区也将超过2%。而原油和粮食两种基础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全球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谢伏瞻表示,2008年我国物价水平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即使没有任何新涨价因素,仅翘尾因素的影响就比较大。

  李慧勇认为,在国际能源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增强的情况下,2008年通货膨胀压力会有明显的增加,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5%-5.5%之间,“具体情况取决于下半年猪肉供给紧张的状况能否得到缓解”。CPI涨幅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为6%-7%,下半年为3%-4%。

  张永军也表示,今年月度CPI涨幅到年中才有可能下降,预计全年将达到4.5%。

  从紧取向难改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步入减速通道,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已纷纷进入降息周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方面面临通胀率上升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存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因而宏观调控的环境更趋复杂,难度明显增加。

  有学者提出,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适度调整去年12月初提出的“货币政策从紧”基调,以避免“超调”造成矫枉过正;而货币政策也要适应中美利差反转的新变化,不再加息。

  谢伏瞻认为,对于美国经济的走势,中国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美国货币当局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要着力于解决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至于短期的汇率政策、利率政策,则需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时段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化来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他认为,整个政策的取向依然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指导思想下,中国政府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美国经济减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慧勇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从紧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改变。首先,尽管外界环境变化有助于中国经济降温,但中国经济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如同体温,从42度降为39度,尽管有所降温,但依然是发烧。”

  其次,从历史情况看,中国调控政策基调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不相同的情况也很常见。譬如2000年,美国为抑制经济过热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当时正与通货紧缩抗争的中国实施的是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因此,在经济增长率仍能保持在10%以上时,国家将继续实施总体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形势变化,从紧政策的执行力度也许会松动,但这应该在下半年才能看到。”李慧勇表示。

  张永军表示,从紧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改变,但加息等工具的操作空间较为有限。从调物价的角度来看,需要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一方面尽快改变财政赤字的局面,少支出;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改善农产品供给。

  李慧勇预计,自2004年10月份以来的本轮加息周期将在今年第三季度结束,预计今年还将加息三次,以补偿居民储蓄损失和稳定通胀预期。“下一次加息的敏感期是2月份,因为1月份通胀水平将比较高。”

  张永军则预计,由于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和外部需求放缓,升值压力将有所减弱。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