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行吹响集结号:资金面继续收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1:47 南方日报

  存款准备金率首次上调至15%或到极限,市场预期2008年将成“加息年”  

  央行吹响“集结号”:资金面继续收紧  

  2008年1月16日,傍晚6时北京天寒地冻。正在公交站台等车回家的小谭接到同事的一条新短信:央行刚刚宣布,从本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小谭不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手头的股票明天将继续“放血”——就在当天,她所持有的三只股票在沪深大盘双双杀跌的境况下已经损失惨重。

  “看来央行是准备冻结更多的流动资金了。”当小谭赶紧拨通招商证券一位分析师朋友的电话时,对方安慰她说,这个新的政策虽然对股市大盘及某些个股带来冲击,但应该不会产生过深的震荡。

  “受美股大跌影响,今天沪深大盘双双低开,上证综指全天呈现震荡下行格局,5300点整数关失守。但是很显然,这个调控政策的本意依然不是针对股市,而是棘手的宏观经济形势。”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昨晚接通记者的电话后也如此评点。

  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5%

  翻阅历史数据不难发现,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里,央行曾经十度动用存款准备金率——除去2007年3月份和7月份外,几乎在国家统计局每月中下旬发布月度CPI数据后,央行都曾将此“板斧”挥舞过一次。

  从2007年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看,前九次都是以0.5个百分点的均幅进行调整,而在11月份CPI陡然飙高至6.9%的历史高点后,央行空前发力,断然宣布从12月25日起单次上调1个百分点,一举将存款准备金率推至14.5%的高位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工作安排,本月25日前后将发布2007年12月份CPI数据,2007年年度CPI数据也可能在之前后公布。而据消息灵通人士上周向本报记者透露,2007年12月份CPI增幅为6.5%,较之此前一个月出现了回落。

  此外,从其他国家部委官员近期释放出的信号看,在国家平抑物价措施落地后,物价走势有望出现较为显性的降势。“昨天国家发改委已有明确表示,从本月15日起,开始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就意味着,近期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物价涨势会被控制。”

  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沈明高昨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单从物价(CPI)的角度说,无论是市场还是官方,近期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迫切性不大;但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从而继续引起非食品消费价格上涨的潜在动力还在,因此政策层面本次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既是一次稳健的动作,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指挥棒”的效用。“存款准备金调至历史新高体现出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调控力度的决心。”

  央行将继续收紧资金面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央行此番打响2008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第一枪”,国内存款类金融机构将开始承受15%的准备金率“重负”,流动资金被冻结面也将不断摊大。苑德军也认为,至少在2008年开局的短期内,国内整个资金面收紧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在天相投资的分析师石磊看来,作为2008年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政策的警示性用意是十分明确的。事实上,对于2008年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标,央行昨日的公告虽无新意,但字字掷地有声,即“为了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在正常情况下,1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高的,但在目前流动性这么庞大的情况下并不算高。”石磊分析认为,这次上调0.5%,改变了上次1%的调整幅度,也反映出央行今后货币政策基调——从总体上看,本次准备金率上调属于预防性从紧的数量化调整。

  受访专家们告诉记者,在央行年前频繁动用包括央票、存款准备金率等在内的紧缩性手段后,货币信贷紧缩的效果已现成效。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姜超就表示,从货币供应量方面看,2007年年末的M2增速已降至16.7%,比3季度的18.5%有显著回落;与此同时,M1的季度增速也出现200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则告诉记者,在此前多轮紧缩性政策的连番“轰炸”下,流动性出现了减速迹象,其中2007年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降至485亿元;与此同时,不仅各类短期贷款的新增量环比明显下降,新增中长期贷款额也降幅甚大。他认为,央行这次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由外汇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货币信贷过快投放,将发挥控制作用。“从资金供应面上看,紧缩程度将越来越显著。”

  广东银行贷款业务或遭严峻挑战

  “之前14.5%的存款准备金率几乎已成为全球第一。”沈明高在受访时进而指出,从其他国家的做法来看,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5%的水平后,银行业受到的影响将会非常大,因而今年央行不宜频频动用这个工具。

  与沈明高的观点颇为接近,北京银行的一位研究人士昨日受访时也表示,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产生放大的效果,所以连续上调将产生累积效应。从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来看,他认为15%的存款准备金率是个“坎儿”,如果超过15%,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降至1.97%的水平。此前有专家称,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需维持在约2.5%的水平才能满足日常支付清算的需要。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已经趋于紧张。同时,尽管2007年第四季度,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有所上升,但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出现了流动性紧张的情况。

  受访人士称,从目前来看,14.5%乃至15%的存款准备金率对大银行还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他们可以靠银行自身通过控制贷款投放来平衡,但如果超过15%,银行的贷款业务恐怕就将受到十分严峻的挑战。

  专家普遍认为准备金率影响有限

  “由于我国利率机制不完整,贷款机构对利率不够敏感,面对流动性过剩现状,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这类数量调控型的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已成常态。”经济学家樊纲说。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师屈宏斌比较认同樊纲的这个观点。他进而“激进”地认为,为了抵消外汇储备增长所带来的流动性,中国央行需要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至少19%的水平。

  尽管上述观点没有得到沈明高等专家及国内多位受访业内人士的赞同,但是,屈宏斌还是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了一个辩白的理由。他说,由于中美利差逐渐消失,央行继续扩大央票规模的难度加大,所以在直接信贷调控方面的力度不会减小,尽管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项政策与市场化方向相悖,但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情况下,仍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就直指,近五年来,央行在不断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事实是没有任何效果。而且今后不但不会有效果,其负效应会更加明显。

  曹红辉认为,仅靠紧缩性货币政策,已经无法根绝流动性过剩的内生因素,应该运用综合的宏观调控手段。“央行可以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的利息,从而成为真正约束银行的硬政策。”

  “从历次准备金率调整来看,效果不是很明显。”国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室的吴志峰博士进而认为,上调利率已经没有空间,央行可以做的是加快人民币升值,“只要人民币没有加速升值,其他货币政策就不会有太大效果。”

  事实上,对于2008年的货币政策走向,越来越多的人预期利率将成为惯用工具——尽管频繁加息的做法及功效同样备受外界诟病——屈宏斌就预计,美联储降息将会影响中国利率和汇率的操作空间,预计2008年上半年央行至少加息27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全年升幅将在7%左右。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