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电网玄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6:28 《环球企业家》杂志

  一个高达万亿的投资机会刚刚开启,不过,等待投资者的仍是一个谜一样的市场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袭祥德

  还有什么比面对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空间却无从下手更为沮丧呢?法国里昂证券中国国情研究部研究员张宇星现在对此深有体会。2007年初,受海外投资者及机构委托,专注于能源研究的张宇星与南方电网公司进行了接触,询问对方是否需要资金支持,在电力设备采购方面有怎样的需求。但让张感到遗憾的是,这家正在酝酿上市的中国电网公司并没有给予热烈回应,而是冷冰冰回绝了他的要求。

  这并非偶然。过去几年间,尽管中国电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全世界众多公司的目光,但跨国公司除了向中国出售电力设备外,始终没有机会参与中国电网的建设与投资,这一领域牢牢控制在两大垄断者——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手中。

  不过,这一坚冰状态近期却出现了松动的迹象。11月7日,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联合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中,首次把“电网的建设、经营”列为对外开放领域,这是第一次,在这份外商在华投资指南“手册”里,为这个具有上万亿规模的产业打开了一条缝隙。相对于钢铁、石油、通信、金融等领域的逐渐开放,中国电网在过去一直是终极垄断和封闭的代名词。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而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需要对电网投入总计1.51万亿美元的资金。虽然由于电网运营涉及国家经济安全,这次开放仍然是“限制类投资”,外资股份比例仍被限制在49%以下。不过,对于一直在中国寻觅机会的能源公司和投行来说,这已经是一次难得的邀请了。

  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输送网络,而且还在计划扩大与提升这种成果。与此同时,这两家电网巨头也正在积极酝酿改制、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和上市。对外资来说,这都是未来机会。被称为“巨无霸”的国家电网公司拥有着1.21万亿的庞大资产,以资产总额计,它是中国最大的公司,其规模接近中石化和中移 动的总和,而海外上市的融资规模极有可能赶超中国石油

  加速器

  不过,且慢乐观。

  过去几年间,中国农村电网的高速发展和改造已经使中国超过99%的人口可以获得干线电力供应,这与邻国印度仍有1/3人口依赖固体燃料做饭取暖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每年的支出高达上千亿人民币。

  然而,对于中国日益老化的供电网络来说这仍然是九牛一毛,“国家的输电网络已经落后于市场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告诉《环球企业家》。

  在中国,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承担着全国的电网运营,国家电网负责26个省市,南方电网负责广东等五省,两家公司约占全国县级售电量的89%。之前,中国的电力改革一直沿着打破国家电网垄断的方向进行:实现厂网分离,并将南方电网从国家电网中独立出来。

  电网建设是一个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中国展开如此声势浩大的电网建设,所需的资金缺口仍然异常庞大,建设一条特高压线路至少需要几十亿元。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告诉本刊,不论是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还是地方供电企业,目前负债率都非常高,达到63%左右,各地电网建设改造过程中都依靠了大量银行贷款。

  资金的短缺促使两家电网公司先后提出了上市计划。陈望祥认为,电网领域此时宣布有限制地对外开放,是为两网上市提供有利条件。目前,中国电网的净资产收益率非常低,只有3.8%,在美国这个数字可以达到11%-12%,外资入股将有利于中国电网改善资产质量。

  “这次的开放,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获得资金,第二是改善电网公司的治理结构。”冯飞认为。外资进行股权投资的机会非常大,另外也可以针对超高压和特高压项目进行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同时,跨国公司也表现出对经营大城市配电网络的兴趣。

  不过,2007年12月里昂证券发布的一份投资报告表明,香港和新加坡的大多数基金经理和投资者虽然对中国电网投资抱有浓厚兴趣,但对电网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则普遍持谨慎态度,因为这类公司的股东回报较低,而且缺乏透明的电价机制。

  国外电力公司对于中国电网的开放也没有表现出过高的热情。《环球企业家》联络了法国电力公司中国区,但后者对中国的这一最新开放举动反应平淡,法国电力曾在1997年在广西来宾投资建设和运营了一家火力发电厂,并在中国核电领域进行了一些投资。

  外资之所以持这种并不积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中国电网的效益不高,且电力体制改革仍在进行中,给投资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最大的问题是,电力体制改革在近两年推进较慢,并没有加速实现2002年制定的改革目标。2003年,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停电事故。当时,国家电网公司在研究了那次事故教训后认为,美国电网缺乏有效协调,没有全国统一调度的骨干网,市场主体为了各自经济利益,运行时难以统一调度,使得事态扩大。

  尽管如此,中国监管部门仍一直试图削弱国家电网公司的垄断。推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上市,建设区域电力交易和企业直购电试点,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实际上,无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里,电网的运营都无法完全独立,电网开放的美国、英国等也都制定了完善的电力监管法规,并辅以政府干预。1990年代以来,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首先在西方国家开展,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建立发电竞争市场、逐步放开售电市场、实现政府监管下的电网公平开放。

  中国也在作这方面的努力。2002年,国务院下发“五号文件”,确立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按照“厂网分离”、“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几个步骤进行。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成立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但在最初,电监会更多充当“花瓶”角色。2007年,新一任电监会主席尤权到任后,电监会逐步获得更多监管职能,但工作重点仍然集中在厂网分开等的遗留问题方面,自2002年启动的电力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僵局。

  在这一特殊时刻,中国发出电网建设允许外资进入的信号,无疑是在为这一改革施加“催化剂”。

  对外资来说,中国的电网市场就像一个谜。这其中有着交错复杂的产权关系、庞杂的资产负债情况,要最终理顺各种资产并最终上市难度很大。

  外资进入中国电网领域也许将有利于打破这种焦灼局面。“就目前来讲,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很难打破这一自然垄断,不太可能在输配电这一环节上引入竞争,但可以在此引入策略投资者。”冯飞说。

  目前中国电网的改革正处于一个过渡期,向外资开放就必须伴随着输配电价格的改革,如果价格改革不进行,外资也会像投资中国电厂一样大规模退出。国家电网最终应扮演一个“高速公路”角色,负责将电力运送到各个城市,并形成输电电价;各地供电公司将电力分配到每个用户,形成独立经营的配电网和配电电价。如此以来就可以形成多个买家与多个卖家共存的竞争局面。“电网对外开放将成为电力改革的加速器。”冯飞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