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热议2008年调控政策重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2:1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高建锋 北京报道 2007年,中国股市一路坎坷,调控政策突如其来,股指如同过山车,散户体味先甜后苦。展望2008年,政策调控重心是继续抑制需求还是扩大供给?应该如何推进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从紧货币政策究竟有何影响? 在1月12日召开的“第十二届(2008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暨庆祝《中国证券报》创刊15周年”会上,来自学界、机构的嘉宾各抒己见。 抑制需求还是扩大供给 “抑制需求的政策理念必须摒弃,一定要慎用税收政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吴晓求旗帜鲜明地表示,在相当长时期里,中国决不可通过开征资本利得税来抑制人们的投资行为,而只能通过结构性金融政策去疏导人们的金融投资需求。 他认为,在相当长时期里,实用主义色彩非常明显的需求政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导政策,并在实际操作中演变成以抑制需求为重点的政策。“这必然压抑资本市场的成长,使其在低水平层面不断复制一个个运行周期。”他建议,应该通过推进海外蓝筹股回归、整体上市、公司债发展来扩大供给、优化结构,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需求压制市场,往往产生短期效果,而供给管理会产生长期效果。”光大证券公司研究所所长李康也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管理如果要长治久安,应该从抑制需求型向制造供给型过渡,最终达到创造供给。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则认为,中国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散户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因而需求管理恐怕未来一段时间不可放弃,供给管理仍要加强。其中,不仅包括证券本身的供给,还应有金融服务机构的供给。他建议,在证券市场和政府的政策之间设立一个防火墙,让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波动不要这么敏感,并通过设立证券市场基本救济机制给予炒股倾家荡产的人一点最基本的资助。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陈东表示,要淡化政策调控,增加市场自身对供给的调节。根本在于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和制度性建设,使得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资源配置财富功能管理发挥。 对内开放还是对外开放 对我国资本市场而言,政策的重点是需求(资金)输出还是输入?吴晓求认为,需求输入是重点,需求(资金)输出不是中国资本市场需求政策的核心要义。因而,“‘港股直通车’之类的需求输出政策对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无积极意义。” 陈东则认为,2008年,最重要还是要加快QDII政策试点推进工作。“中国经济成长是没有问题的,是可持续的,但是在目前,我们一定要及时把我们机构的资产、个人的资产分散。” “中国资本市场能够真正发现自己的价值,何必要让外国投资来分享中国经济的成果呢?”李康表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用太急。中国幸亏由于资本项目不可兑换和外汇严格管制,才把次级债风波挡在了外面。开放要循序渐进,有的时候不开放或者缓开放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比快开放要好。 李稻葵则表示,对证券服务如合资券商应该100%的开放,来了以后增加金融证券业的竞争力,为我们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考虑到未来两年很可能会出现国际上的资金倒流,对投资基金的开放要持高度谨慎态度。 货币政策紧与不紧 2008年,从紧货币政策有多紧?对股市有何影响?李康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上演了一场同台PK。 李康认为,货币政策从紧也紧不到哪去。2007年的政策已经够紧了,先后十次上调准备金率、六次加息。“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调到14.5%,利率美国在降、中国在升,再调能调到哪里去?”他说,货币政策本身对资本市场的调控是有限的,紧不到哪里去。 易宪容则表示,在2007年的贷款中大约有几千亿进入了股市和楼市,并把整个价格推高。2008年从紧货币政策将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规模的紧缩,信贷增速不会超过2007年。如果2008年减少到2006年的一倍左右,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到一系列产业。第二是利率变化,央行可能就要加两个百分点,使实际利率为正。第三个是人民币升值。“很多人将人民币升值当作股市的最好动力,但我认为2008年升值幅度为3%-5%,如果太高将使整个经济发展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并且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目前中国高外贸顺差的问题。”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