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层辟谣难阻市场担忧 外资炒楼恐遭垂直打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3日 04:1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公培佳 北京 天津报道 “真是怕了!”外商东方马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在天津飞驶的轻轨车上,谈起携亿元资金来中国投资房地产,对限外政策有点紧张,他似乎热情不减。 最近一次让他绷紧神经的是,工商总局正对外商投资楼市摸底,他担忧有关部门可能据此再次出台新的限外政策。 “这纯粹是误读,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据此出台新政的意图。”1月9日,工商总局外资局指导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称。无独有偶,各地工商部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表示了类似观点。 工商总局如此辟谣,与外资在节节拔高房价的现实显得格格不入。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张小宏称:“问题比我们估计的要复杂。” 南开大学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徐保满表示,政策都是连贯的,2007年限外政策密集,今年不排除有新动作,但新政策要有针对性,如着力把外资引向住宅以外的房产。 工商总局辟谣 2007年12月底,国家工商总局外资局网站挂出《关于对外商投资房地产市场进行专题调研的紧急通知》,随后即被媒体以“摸底外商炒楼”报道,市场则普遍解读为“限外新政策会跟进”。 由此引起了在内地有房地产业的外商广泛关注。7日一早,一家地产经纪公司老板打来电话,急切地想从记者口中得到详情。眼下,他正牵线新加坡一家公司与北京的物业公司洽谈收购事宜。 “这是内部工作,我有必要给你汇报吗?”1月9日,上述工商总局官员在接通记者电话时语气颇不耐烦,据他解释:“今天类似的采访电话已接了十多个。” 情绪稍稳后,该官员明确对记者表述了外资局指导处作为此次摸底负责部门的观点:“工商部门在做分内工作,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据此出台新政的意图。” 不仅如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工商部门均表示了类似观点。据了解,目前,有的地方已完成2007年的外商投资房地产数据上报。“工作并不复杂,大多是把已注册在案的数据汇总。”一位工商人士称。 对此,虎杰投资首席投资分析师张寅认为,工商部门摸底,主要是了解外商投资房地产有没有违规经营,有问题一样会处理,并在各方研究后出台政策规避。 外资炒楼汹涌 那么,外资炒楼现象到底严不严重?从工商总局做分内工作都如此小心翼翼、惟恐打草惊蛇就可见一斑。 “我希望买下这块地。”东方马从轻轨泰达站下车后,往回走了5分钟,顺手拾起一块石头用力地砸向已结了厚厚一层冰的盐碱地,而在他看来,能建一片标准商务楼的地是火热的。 事实上,在把目光转向天津滨海新区之前,他的投资回报已是相当可观,尽管刚刚过去的2007年让他压力骤增。 然而,一系列限外政策打压,在东方马看来竟然抵不上“人民币升值这一点诱惑”。而这也显然成了许多外商的共识。 记者在天津采访了解到,2007年是天津利用外资最高的一年,外商纷纷看好“经济第三极”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商用地开发商上。 戴德梁行此前发布报告称,来自外地和国外的投资者在天津房地产市场投资,已经成为目前市场的主导力量。徐保满称:“滨海新区成了主战场。” “近几年,国内较大的房地产项目背后,很多都有境外资金参与,只是形式不同罢了。”盛铭国际投行顾问李潜告诉记者。 而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2007年前11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为32043亿元,其中利用外资同比增幅为71.9%。张寅称:“外资进入热情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 针对性调控迫近 事实上,表象背后还有更多的暗流涌动。 “公司注册地在天津,老板和工作人员都是中国人,业务全在国内,你猜不出来吧?这是家地道的外企。”10日,天津一家房地产企业项目部人员小常对记者称:“类似的公司,老板已在不同城市运作了3个。” 李潜透露,“假内资”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到底有多少项目有外资参与了?“你尽可能往多了想吧!”这些根本不在工商部门统计之中;而动辄几千亿的热钱,近一半流进了地产业。 不久前,已搁置7年之久的东华国际中心项目被国浩房地产高价收购了90%股权时,质疑国浩实力声音不断,仔细分析才发现其背后站了多家外资企业。而更多同行身影不乏大牌:摩根士丹利、高盛、麦格理、瑞银、ING等。 徐保满非常肯定地认为,内外资合作将继续迎来高峰期。而外资暗箱操作的手法可谓眼花缭乱:参股、购买债券,或者干脆转战二、三线城市。 “别看我的资金不多,主动找我合作的中国公司很多。”东方马此话背后,还凸显了国内地产界在银根紧缩之后的缺钱的困境,同时又给外资进入创造了一个直接接纳的条件。 问题多多,再加上国内房地产调控仍风雨欲来,在高房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外资显然不会置身事外。李潜用市场嗅觉的感知是:“2007年限外政策才开了个头;工商部门的掩饰,或许预示着更大动作即将到来。” 徐保满称:“政府会继续监控外资介入内地房地产的轨迹,并适时进行调控;但针对出现的外资炒楼新形式,调控措施也要有针对性,并区别对待。”她建议调控着力把外资引向生产性用房,避免恶炒住宅。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