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疆撤销4家农信社清算方式可能成样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2日 14:00 经济观察报

  赵红梅

  在新疆哈密市4家农村信用社被撤销6个月后,一切正变得清晰起来。而这4家农信社撤销的路径、清算方式,也可能成为未来类似金融机构撤销的样板。

  一切缘起于2004年的 “9.7特大金融犯罪案”。

  连锁大案引爆沉疾

  以哈密瓜闻名的哈密地区偏居新疆东隅,距离首府乌鲁木齐近500余公里。整个哈密地区辖一市、两县(巴里坤、伊吾县属国家、自治区级贫困县),2006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刚过5亿元。

  就是这个地方爆出了全国最大的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失案——仅有4名职工的哈密城郊信用社新西分社出现大额高息揽储、挪用储户资金账外循环等违法犯罪行为,涉案金额1.45亿元,相当于哈密当年财政收入的46%。这就是震惊全国的“9.7”大金融犯罪案”。

  记者从哈密地区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了解到,“9.7”大案之后,哈密市农信社相关案件仍不断浮出水面,如哈密市农信联社跃进分社工作人员全部涉嫌犯罪,信用社职工涉嫌犯罪案22起,涉案金额增至2.98亿元,直到目前,案件查处仍在进行。

  这一系列案件在新疆乃至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所发案件中创下的几个之最:涉案金额最多,涉案人员最多、社会危害最大,在当地引发了信用社危机,各信用社纷纷出现存款整体大幅下滑的态势。

  哈密市农信社一位内部财务人员告诉记者,“‘9.7’特大案之前,哈密市农信社账面还是盈利的,但有很多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比如坏账拨备提取一直不够,如果按四级贷款分类计算,不良率高达98%以上,不少贷款者常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有着很严重的支付危机。”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哈密农信社的资金窟窿将近10亿元,但这一数据未得到官方证实。

  “9.7”案专案组在一份结案总结中认为,哈密农村信用社财务组织混乱、信贷管理失控、监督检查滞后。会计核算、信贷管理和内控制度存在严重漏洞,管理十分混乱。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系副主任李季刚博士认为,产权关系不明晰,导致所有者缺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长期以来对农信社监督处于“半真空”状态都是农信社走向“死亡”的原因。

  2007年6月4日,中国银监会正式依法撤销了哈密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等四家农村信用社及其22个网点,曾有着52年历史的四家农信社因 “有违法违规经营或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走上末路。

  “清算”闯关进行时

  记者见到哈密市三道岭的职工钟梁时,钟梁舒了口气,“两年前存在农信社的1万块钱,终于在2007年9月底连本带息取了出来。”

  四家农信社集体撤销后,如何处理善后事宜,成了考验监管机构和政府智慧的现实命题。

  2007年6月,新疆银监局与哈密地区行政公署联合下发了关于撤销哈密农信社的《撤销公告》、《哈密市被撤销农村信用社债权收购公告》、《哈密市四家农村信用社撤销清算组公告》。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新疆自治区银监局、自治区农信联社、哈密地区银监分局以及哈密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及各地会计稽核在案发后不久组成“清算组”,对各种账务、财产等展开地毯式清收工作。清算组人员分别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7个分组。

  为避免挤兑风波、中国人民银行以紧急贷款5000万元和救助再贷款8800万元、新疆自治区出资1亿多元、哈密地区及企业共同筹资5.6亿元,解决了个人债权兑付的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清算组个人债权方面按个人储蓄存款的合法本息全额收购,按照10万元额度上下进行甄别确认。

  截至到2007年底,个人债权兑付工作已基本结束。

  清算组人士告诉本报:“清算组资产清收的方式主要三种,一是由原信用社工作人员清收;二是用行政手段,让政府公职人员和金融体系的员工先还贷;三是通过法律诉讼,保全债权。涉案债权和涉案资产也被一一追缴归案。”

  农信社清算组一位成员说,“政府在清收贷款、资产追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每个县市政府都有考核任务,规定公职人员必须100%偿还农信社的贷款,一时偿还不起的必须订还款计划,不能偿还的由所在单位代还,然后从工资中扣除。前不久《哈密日报》和市县级政府办公楼前还公示了欠贷不还者名单。法院还组成‘巡回法庭’采取当场立案、审理、执行的方式清收贷款。”清算组人士透露,“农户还款率基本在90%以上,清收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商业企业、个体、民营企业主。”

  2005年7月,因接连出现支付危机,青海省格尔木市政府已撤销包括格尔木市昆仑、等8家农信社,此事成为国内发生的首起信用社集体撤销事件。

  但迄今为止,青海格尔木农信社清算工作仍未结束,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年年底印发的《深入推进格尔木八家撤销社资产处置及清算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显示,当地政府计划到2008年6月底,基本完成对撤销社的资产清收,2008年7月至9月,完成资产处置方案、清算方案与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和确认工作,完成八家撤销社的市场退出工作。

  从格尔木农信社已近30个月的清算工作仍在进行可见,农信社撤销清算工作难度极大。

  哈密行署副秘书长、地区清算组负责人冯炯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哈密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都在下大力气进行着“康复工程”,力图社会稳定、挽回信用社的损失,进而打造“诚信哈密”形象。

  “我们把青海格尔木的清算组成员也请了过来,多吸取经验,以便对农信社撤销、清算进行探索,力图短时间内结束清算、清收工作,但确实不少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冯炯说。

  记者获悉,与青海格尔木农信社有所区别的是,此次哈密农信社撤销,对机构债权也进行了申报登记和部分兑付,目前该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记者还了解到,200多名农信社职工除部分职工抽调至清算组,作监时清算工作,其余均领取生活费,正在等待安置。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新疆银监局正将哈密农信社清算工作过程及手段汇集,以备其他类似农信社作参照。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农信社退出市场机制的成功参照。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清算程序走了9年,至今其遗留问题仍未得到解决;2005年青海省格尔木市8家信用社被撤销,至今仍官司缠身,法律缺失是清算遇到的最大障碍。

  哈密农信社在撤销、退出市场中的资产清算、债务清偿和股权重组以及程序问题仍在摸索中,如果顺利完成有望成为农信社撤销清算的样板。

  重生村镇银行

  哈密市四家农信社被撤销后,哈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已成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哈密地区的山北两县仅由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提供金融服务,哈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几乎全部依靠农信社,现在农信社的撤销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乡镇基层政府机构、农牧民生产等面临金融服务的严重缺失。

  “很多农户每年贷款万儿八千的,买来种子化肥,把地种上,秋天也就维持着能够还上钱,好来年再借。没有贷款渠道,相当一部分农户生产链条可能断裂,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所以时间紧迫。”冯炯说。

  四个农信社及22个网点退出后留下的空白将由谁来填补?2008年春播,谁能够为靠贷款维持生存的农民提供贷款?这成了摆在哈密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了解,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哈密地方政府先后研究了几种设想,其中包括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合作展开农村金融服务;由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由自治区农信社牵头山北两县现存农信社业务拓展等,但最终由于政策及可操作性等原因未能实施。

  目前,新疆自治区银监局、农信社初步设想发起组建哈密村镇银行,由一家金融机构牵头作为发起人,吸收当地一些知名企业共同参与。据悉,有关机构正在与几家企业接触,但还没有敲定最后的发起人。

  知情人士称,根据初步设想,村镇银行注册资金3000万元。同方投资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新疆东天山矿业等公司均有意参股。“目前仍在商量投资比例、起草章程。”

  新疆银监局人士透露,五家渠与哈密两市将成为新疆村镇银行的试点。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