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士丹利因何放弃中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7:15 财富时报
摩根士丹利因何放弃中金? 放手一个没有控制权的子公司,有什么不好 -何禹欣 文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正计划出售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下称中金)中持有的34.4%的股权,原因是摩根士丹利准备在中国大陆合资组建一家新的证券公司。大量全球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纷纷希望成为这部分股权的潜在买家。 告别为了再见,退出为了更好地进入——这番辩证法完整地体现在摩根士丹利的身上。一方面,它已有意放弃多年前辛苦获得的中国第一张合资券商牌照,另一方面,它开始为在中国的新一张合资券商牌照排队。 2007年末,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摩根士丹利有意出手自己在中金股份的消息。今年1月7日,一位中金负责人称,应从positive(积极的)角度看待分合——放手一个没有控制权的子公司,对外方有什么不好呢? 前大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指出,中金独立运行很成功,加之中国公司纷纷转在A股上市,令摩根士丹利需要在中国重新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平台。 12年前,大摩入股中金拉开了中国证券业开放大幕。而后,又有4间合资券商陆续成立。2007年底,中国证监会恢复了一度暂停的合资券商审批。据悉,大摩和瑞信都递交了新的合资申请。 表面上,更新后的最新游戏规则和12年前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合资,做非控股股东,仍然是外资进入中国证券业的唯一路径。“没有什么变化。”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就这政策,你愿意来就来。” 然而,在合资外衣之下,中外合作早已变形。事实上,合资为表、独资为里的券商更容易成功。由中方掌控的中金,和实际由外资全面主导的高盛高华及瑞银证券都是这方面的明证。其他中外实力对比太过平均的合资券商,往往业绩乏善可陈。除了股比限制,合资券商也无法取得完整牌照,业务单一。一位合资券商老总认为与本地券商比,目前合资券商有更多劣势,“他们看我们的眼光,大概更多是同情而非羡慕”。 奇怪的是,一方面,坚持合资规则不变的中国监管者允许现实中变相独资的特例们存在,另一方面,合资门槛带来的种种不便和风险,也没有让外资却步。观察人士指出,在新合资券商里获得类似高盛或瑞银的实际控制力,正是摩根士丹利的下一步。 既然如此,要合资公司这赘壳到底何用? 一位本地券商高管批评说,开放十余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开放尺度最大的国家,但合资券商并没有对中国证券业进步做出相应贡献。这位人士表示,现有体制下,激励机制无法解决,中资金融机构受的限制往往比外资更多——这才是本地券商需要合资的关键所在。 其实,即使合资模式在特殊历史时期为中国改革做出过贡献,却从来都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营模式。根本原因即在于“一仆不能伺二主”——当两个股东对一个公司具有相同发言权的时候,最好的方式不是让这个公司在内耗中消亡,而是让这个公司变成两个。坚持合资模式的实际效果,不但未能让外资带来真正的竞争,也使本土券商的改革始终难以深入。 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开放尺度最大的国家,但合资券商并没有对中国证券业进步做出相应贡献 中金公司的股东们 ●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43.35%股份。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经国务院批准的投资性公司和处置金融资产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6.9225亿元,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持34.3%股份 。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是摩根士丹利的子公司。摩根士丹利是一家全球性金融服务公司,总部在纽约,并在28个国家设有700多个办事处。 ● 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持7.65%股份。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机构,由财政部和原国家经贸委于1993年共同发起组建。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7.35%股份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新政投”)于1981年5月成立,负责管理新加坡政府大部分国外资产,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 ● 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7.35%股份 。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自1988年成立,是香港查氏家族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集团在亚洲及非洲拥有数家上市公司,在全球聘用20,000多名雇员。 股指期货让路? “股指期货推出前期,有节奏的震荡调整规律极可能会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演绎方式。”中投证券研究所的金融工程分析师公开撰文认为,在一轮制度变革后的中国牛市中,股指反复创出新高。市场股票大都处于绝对高估的状态,在相对估值体系下又反复对相对较“便宜”的上市公司进行了“价值”挖掘,使得整个系统性估值都逐步推向高位,个股普遍有所高估。在这样的背景下,股指期货的推出时点可谓是影响市场运行节奏调整的一个重要变量。 “肯定和股市有一定关系。但是对股市的影响应该慢慢淡却,而不是去渲染影响。”金迪期货姜为东表示,2008年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未定只能加剧股市波动,并不能对股市的涨跌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位私募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告诉记者,对股指期货的推出,他们并不特别感兴趣。相比内地资本市场,他们更愿意去香港市场做衍生品期货交易,因为,那里的市场更完善,投资工具也更丰富。 另一方面,该私募人士认为,因为预期股指期货将推出,所以2008年股市并不乐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大非”解禁带来的影响。 “大非”解禁是指限售非流通股允许上市,这一进程从2006年6月开始,虽然“大、小非”解冻开始已经有1年半的时间,但相对整体过程仅仅是一个开端。2008年3季度至2009年4季度,将是“大非”解冻上市高峰期。鉴于每季度的股改限售股解冻后,其上市流通总市值占当前A股市场总流通市值比例较高,且“大非”解冻股流通上市高峰期的持续时间很长,届时持续大量的解冻股集中流通上市很有可能会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压力。因此,“大非”解冻股的连续集中上市很可能对当期市场资金面供求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不排除对当期市场带来严重失衡冲击,进而可能引发二级市场的持续走软。 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2008年,将有36只股票的非流通股解禁,共将需要约10949亿元的资金量。 股指震荡 《国际期货》的最近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虽然从市场地位来说,股指期货市场只是股票市场的辅助市场,不会决定股指的长期趋势,但是不能完全否认其推出前后的短时间内会对股指产生一定影响。从海外推出股指期货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上涨趋势中推股指期货,指数仍延续上涨,相反在下跌趋势中推出股指期货,指数将继续下行;从短期来看股指期货会在上市前后对股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上市筹备期间的抢筹行情,资金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大量购入指标股,会推动指数的大幅度上涨。 “管理层要开明,放松金融市场的管制,不要渲染股指期货。”期货专家、中南大学商学院罗孝玲教授表示,应该把股指期货放到整个金融市场中考虑,再把金融市场放到整个经济中考虑。“一个衍生品交易品种实在不必这样管制。”罗认为,目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与金融市场的计划与管制已经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有问题,只是采取市场管理手段,提高保证金比例就是”。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