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内大豆市场缺口难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9:22 国际商报

  ■新闻提示: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国际市场上大豆期货价格创下了34年来的历史新高;

  2007/08年度,我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400万吨,锐减197万吨;

  2008年初国内大豆收购价为每吨4400元至4500元,2007年初国内大豆收购价为每吨2400元至2500元,收购价每吨暴涨2000元;

  2007年我国进口大豆预计为3100万吨,进口依赖加剧,大豆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国内大豆的产量……

  2007年,大豆成了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紧俏货,而这一系列惊人的数字,预示着大豆在2008年也将度过不平凡的一年。

  大豆在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便展示了它不平凡的开始,国际市场上的大豆期货价格创下了34年来的历史新高,和大豆有关的豆粕豆油的期货价格也都跟着水涨船高,大幅飙升。在国内现货市场,2008年年初大豆收购价已高涨到4400至4500元/吨,大豆成了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紧俏货。而未来大豆市场的牛市似乎也没有终结的迹象。

  产量锐减需求刚性增长

  价格窜“牛”

  有人用“防不胜防”来形容2007年大豆价格的走势。大豆价格的涨势如此之猛,使多数农户和压榨企业都感到意外。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由于种植收益低,很多农户放弃了过去卖不上好价格的大豆而改种玉米。据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监测,2007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约为860万公顷,较2006年下降5.49%。

  种植面积下降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大豆产量的锐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08年度我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400万吨,2006/07年度产量为1597万吨,产量下降了197万吨。国产大豆减产,需求却保持增长,2007/08年度国内大豆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据了解,2008年初国内大豆收购价已高达4400至4500元/吨,而在2007年初国内大豆收购价为2400至2500元/吨,收购价每吨暴涨2000元。

  按照常理推断,我国大豆产量的不足部分可以依靠大量的进口来解决,但不巧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2007年国际大豆产量同样锐减,导致全球性价格暴涨。据美国农业部预计,2007/08年度全球大豆产量2.21亿吨,比上年度下降5.9%;大豆消费量为2.35亿吨,比上年度增长4.5%;期末库存为4732万吨,比上年度下降了22.6%,全球大豆供给趋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上升,但是,2007/08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仍下降1300万吨,主要是中国和美国大豆减产。而美国大豆减产和美国的能源政策有关。美国《新能源法案》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能源,并开始大规模补贴玉米乙醇的提炼,补贴和价格上涨,使得美国农民越来越倾向于种植玉米,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大大减少。

  供应量不足对应的是全球需求依然呈现刚性增长,供不应求推动价格上扬。

  另外,国际海运价在2007年也出现大涨行情,美国至中国的粮食海运价从2007年初的50美元/吨左右上涨到最高的125美元/吨,这使得主要依赖进口的中国市场大豆运输成本大幅提升,进口价持续上扬。目前我国进口大豆到港价为580美元/吨,而2007年初大豆进口价才为310美元/吨。

  紧俏局面依旧进口依赖潜藏风险2007年大豆的暴涨行情将促使2008年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的增加。“一方面是大豆的收购价格上升,种植收益高,另一方面2008年国家对大豆的良种补贴由原先的1000万亩提高到4000万亩,”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补贴增加、效益提高,这些都将极大地刺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此影响,2008年我国大豆的产量也将有所增加。

  尽管200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将增加,但对于未来市场的价格,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却表示,在2008年大豆收获季时价格不会出现回落,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市场需求、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油价的走高,这些因素都将支撑2008年国内大豆市场的价格。”

  在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也存在诸多支撑因素。原油价格的上涨造成种植成本增加,种植收益并未随价格同幅度增加,使得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有限;另外,美元贬值也在压缩巴西豆农的收益。南美不确定的天气给大豆更多的炒高理由,天气专家纷纷预言“拉尼娜”将影响2008年上半年的天气,导致今后几个月南北美出现干旱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原油、小麦和玉米等粮油价格的上涨将刺激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原油价格上涨一方面造成大豆的种植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豆油的生物柴油概念得以进一步挖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我国进口大豆预计为3100万吨,2006年大豆进口量为2827万吨,进口量上升,远远超过国内大豆的产量,预计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仍将呈上升态势,进口量预计达3300万至3400万吨。

本报记者 刘旭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