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加强窗口指导改善农村金融服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2:34 金融时报
记者 宋焱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同时,还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协调、引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力度 在2008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的要求之后,日前央行发布通知就人民银行引导农村信用社增加“三农”信贷投入的有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无疑是央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又一重要举措。近年来,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滞后、服务不足的问题,致力于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近年来,人民银行在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同时,还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协调、引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力度:创新贷款新品种,解决抵押担保难问题;推出短期融资券产品,拓宽农业企业融资渠道;会同扶贫办等部门,不断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运作和管理;拓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出台指导意见,加大对农民工的信贷支持力度;做好禽流感防控资金支持工作,支持畜牧业发展;发布指导意见,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春耕服务工作。 各项政策对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改革农村信贷管理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好易贷”农户综合消费贷款、“农民建房按揭贷款”、“文明农户贷款”、“农户大额信用贷款”、“失地农民养老贷款”、“劳务经济人贷款”、“农民工特色卡”和“外出务工贷款”等一系列创新品种的推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抵押担保难问题,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融资需求,为“三农”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 存款准备金政策坚持扶持原则 人民银行在存款准备金政策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坚持扶持原则。2003年至今,人民银行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15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间,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准备金政策,对其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农村金融机构相应增加可用资金数百亿元。同时,人民银行还积极采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鼓励、引导资金头寸紧张的金融机构积极通过市场融资弥补缺口,对确有流动性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安排流动性再贷款、再贴现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保证农村金融机构顺利完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统计显示,2007年末,农村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贷款余额1.43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40%提高到46%;占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81%提高到93%。农户贷款余额1.22万亿元,农户贷款户数超过7742万户,占全国农户数的比例为33%。 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 人民银行于1999年开始办理支农再贷款业务。自支农再贷款开办以来,为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支农作用,人民银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与此同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之间不平衡问题,为解决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支农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采取限额调剂的办法,使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支农再贷款限额所占全国的比例达93%。通过地区间的调剂,改善了支农再贷款的分布结构,重点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提高了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率。 支农再贷款开办以来,对支持农村信用社改善支农金融服务,及时有效地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缓解农民贷款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在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下,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形象重新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信誉得到恢复和维护,这对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改善经营、维护农村地区金融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运用利率杠杆增强放贷动力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的现实情况,人民银行认识到:通过贷款利率浮动,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是解决新农村建设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的切实方法。对农民来说,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比多支付一些利息更重要,贷款利率略为上浮可以承受。因此,贷款利率上浮使有资金需求的农民真正获得了信贷资金,且贷款利率仍比民间借贷利率低,这样才使有需求的农民真正获得了金融支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人民银行已经明确,今后还将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技术培训,指导农村信用社建立健全贷款定价机制,正确运用利率覆盖贷款风险,提高其贷款利率定价能力,通过贷款利率的科学定价,调动其为“三农”服务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金融支农政策。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