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国资房地产资源整合 开发商产交所淘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0:1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田新杰 

  从上海房地部门公开出让的土地数量去判断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很可能得出一个“假象”。

  在过去的2007年,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资产成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产交所”)的挂牌大户,频频成为产交所每周产权交易成交额的首位。根据产交所公布的数据,就在2007年底12月17日-12月21日这一周,房地产行业资产成交额再次占据首位,高达17.03亿元。

  而据本报记者所收集的资料显示,随着国有企业、各级国资机构推进主业调整,以及主业非地产的国企逐渐转让地产资产,国资地产已成为产交所挂牌交易的主角。参与“淘地”的企业包括了国内一线开发商、本地国资地产企业及其他在上海“淘地”各路资本。

  国资地产交易涌动

  “产交所挂牌的许多房地产项目,你要是有诚意,我们能帮你找到宝贝的。你可以给我留下联系方式,有合适的项目,会及时联系你。”记者近日以意向投资者的身份进行咨询时,上海新工联产权经纪有限公司的一位经纪人表示。

  房地产资产产权交易成交金额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成交金额的总和,成为产交所成交最活跃的板块。而产交所有关人士则透露,其实上述情况,在过去的2007年出现频繁,预计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延续。

  事实上,根据国有资产整合及国资企业业务调整的相关要求,随着房地产整个行业形势的变化,房地产股权需要退出、融资以及国有房地产产权作为辅业需要被剥离,都促使它们汇聚到产权市场上来。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以来约全国有超过50%的房地产公司通过交易所挂牌完成股份的产权交易,而在上海产交所,2007年上半年的产权交易量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地产或与之相关的交易。

  对在产交所挂牌的房地产项目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国资房地产资产的出让方主要为各级国企及国资管理机构。

  这部分土地究竟有多大的量,业内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数字可以说明。

  据记者了解,陆续通过多种渠道(产权交易占很大部分)流入市场的国资房地产资产,体量庞大,主要集中在:张江高科陆家嘴外高桥浦东金桥、闵行等各类开发区体系的国企;上海城投、上海地产集团等以土地一级开发为主的国有房企;各区县下属的各类国资背景企业及各级国资机构。

  争食潜规则

  上海产权经纪有限公司的一位经纪人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就在2007年下半年,上海本地某国资房地产项目公司通过产交所挂牌转让部分股份,由于转让的比例已达到控股,项目公司主要资产为优质土地,开发前景被广泛看好,而挂牌价格相对较低。尽管出让方挂牌前已经有一家意向买家谈得相当深入,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可能挂牌只是走形式,标的十有八九会是这家意向买家竞得。但在公开竞价时,另一家公司与这家意向买家展开了激烈竞争,最终以高于底价四倍的价格竞得。

  “产交所挂牌的国资地产有很多宝贝,已经吸引了很多实力开发商参与。”这位经纪人表示。

  2007年12月,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通过产权交易以约2.5亿元购得上实发展(600748)与关联企业上实置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各持有的上实海云置业有限公司51%及49%股权,获得上海虹口区飞虹路一幅建筑总面积约为4.75万平方米土地的开发权。

  同月, 招商地产(000024)控股子公司举牌以35325万元收购了上海丰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0%股权,获得多幅土地共计38.53万平方米。

  不过,开发商通过产交所竞标达到增加土地储备的目的,还需要看清一些“潜规则”。

  其中,挂牌项目一般会有意向受让方就是规则之一。上述经纪人告诉记者,事先寻找意向受让方,一是标的出让方为了避免出现挂牌流标的情况,也有意向企业事先主动进行过沟通。

  “尤其是国资地产的交易,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往往是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从非房地产主营的国企转让到以房地产为主营的国企,或者从国资机构转让到对应的国企手中。”

  就在2007年12月17日-12月21日上海产交所这一周的重点交易中,即有一宗交易标的是上海某置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5%股权转让,出让方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收购这部分股权的是上海某国有独资的投资有限公司,成交金额为3765万余元。

  此外,对受让方而言,只有是控股权的竞争才是值得的,若不能达到控股,即使竞得也没有在公司中的话语权,很少有企业会盲目参与。所以很多不到控股比例的产权都由事先意向受让方获得。

  另据了解,目前在产交所挂牌转让的国资地产,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是属于非常优质的资产,出让方已持有很长时间,但由于国资整合方面的政策要求,不得不转让;另一类则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资产,比如有多年拆迁难题、出让方迟迟未能进行开发的土地。

  1月9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通过公开渠道指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是非常发达,许多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和转让是透过产权市场进行的。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项目在产权市场中交易频率还会比较高。

  “产权交易用市场化配置资源,用市场规避风险,用市场把小的项目聚集起来都有很积极的作用。可能它的效益是最大的,风险会降到最低,成本会相对比较低。”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