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百人榜简介(91—10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1:35 中国经济周刊

  萧灼基

  (1933年- )

  广东汕头人。195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大三时因品学兼优被推荐攻读研究生。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兼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特聘顾问。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诸多奖项。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主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专家之一。他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改革。他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关键”,“在商品经济下要率先强化市场经济作用”等观点,为改革做出了前瞻性的贡献。他是最早研究股份制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专家和理论先锋。他主编的500余万字的《中国证券全书》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市场最全面系统的工具书。他长期研究宏观经济,对经济的发展形势把握较准确,对中国证券市场也颇有研究,被誉为“萧股市”、“燕园里的中国经济预测家”。他关注新农村建设,建言取消农业税、主张“利益回归”,认为农民通过各种方式为改革开放所作的贡献和所受的损失,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

  谢企华

  (1943年- )

  出生于上海。1994年7月-1998年11月,任宝钢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2000年起兼任宝钢股份公司董事长;2003年2月-2005年1月,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宝钢股份董事长;后卸任总经理一职。2007年,因年龄原因告别董事长职位。入选美国《财富》杂志2005年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排行榜和《华尔街日报》2005年度“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榜;第15届(2005年)威利科夫-肯伊弗森钢铁业远见奖。

  她是现代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之一,她凭借“以柔克刚”的经营管理风格和独到的眼光、领导能力及丰富的经验,驾驭了当量千亿级的中国钢铁巨舰。她坚守钢铁主业、走高端路线、打造全球化企业的战略规划,让她带领之下的宝钢连续3年进入全球500强,2006年更是进入了前300名。有钢铁界“铁娘子”之称的她把工作当成她的全部,以心血与平实诠释了一种别样的人生。

  谢国民

  (1939年- )

  出生于泰国。在香港大学毕业后回到泰国。1963年进入其父创办的泰国正大养蜂集团。1968年被擢升为正大集团总裁至今。20世纪80年代,在汕头创办经济特区之初,他率先领取第一号外商营业执照,办起正大康地饲料厂。此后,他在中国各地陆续建成100多家饲料厂,50多家家禽养殖场和6家一条龙工厂。

  从父亲谢易初手中接过“正大集团”时,谢国民刚29岁。他深知父亲创业的艰辛,接手之后兢兢业业,凭借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和深谋善断的企业家气魄,将正大集团的“版图”一步步扩张,使之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化的跨国企业。中国改革开放后,他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率先进入中国投资,并始终坚守“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公司有利”的三个原则,积极为当地政府创造就业与税收。具有市场战略眼光,决策果断正确,是谢国民成功的关键。这是他推行的“未来主义”。他曾说:“我每天的工作内容有95%是为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作计划。换句话说,是为未来而工作。”

  董明珠

  (1954年-)

  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研究生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1975年参加工作,1990年进入当时还叫海利的格力,现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裔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等称号。

  她力主创新,带领格力打破日美垄断,成为中国空调界唯一不受制于国外技术的企业。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经营方式,销售模式连年创新,被空调界同行及新闻媒体誉为“格力模式”,其独创性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还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她的判断左右着空调市场竞争的方向,影响并引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她推崇的经营理念是“弘扬工业精神”,即领导行业发展的一股“傻劲”和“吃亏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她认为,有了这种精神就可以把人的力量和智慧无限量聚合起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和经济向前发展,与世界接轨。

  董辅(RENG)

  (1927年-2004年)

  浙江宁波人。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 1953年-1957年,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85年-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1991年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顾问、国家环境保护局顾问;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获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1987年被法国政府授予军官级学术勋章。

  他是著名的“董所有”,一直坚持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他第一个提出实行“政企分离”和“政社分离”的政策性建议。他把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经济比喻为“八宝饭”,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著名论断。他提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婴儿论”,主张让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培育机构投资者。他建议改革财政包干制,实行分税制。他积极捍卫“温州模式”,把农村非公有制的非农产业看成是改变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他主张超越“梯度发展”理论,加快西部发展。他作为小组组长或具体负责人,领导了《期货交易法》、《证券法》、《拍卖法》的起草工作,推动了中国证券业的市场化、法制化进程。

  曾宪梓

  (1934年- )

  出生于广东梅县。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经香港到泰国。1968年,又移居香港。之后与夫人黄丽群女士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名牌。现任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永远名誉会长。1997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勋衔制度中的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奖章。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梦想。曾宪梓靠一把剪刀起家,不断钻研香港市场状况,多次赴西欧学习先进技术,集众家之长,数年间使得“金利来”领带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曾宪梓创立了“金利来”王国,而“金利来”成就了曾宪梓创建世界名牌的梦想。他更具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投资百万美元于家乡梅县,使“银利来”成中国名牌,却分文不取利润,全部捐于家乡建设。十几年来,二百多项、高达四亿多元的教育、体育捐款更彰显对家乡、对祖国的倾情之爱。

  温元凯

  (1946年- )

  江苏无锡人。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80年-1982年在法国巴黎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修;1992年赴加州理工学院分子生物技术中心从事量子生物学的研究。1993年应邀出任华尔街罗斯福对华投资公司副总裁;1997年在北京成立南洋林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任总裁。2002年应聘担任IPM国际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7年,作为最年轻的与会学者出席中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时,他向邓小平提出恢复高考和开放出国留学制度的建议,被当场采纳。1983年,他成立了第一家以技术转让、科技咨询为主业的公司——中国科技大学振华新技术开发公司,宣告中国咨询业正式起步。1997年创建南洋林德投资顾问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的麦肯锡”。1999年出版《闯荡华尔街》一书,被他界定为“金融科普读物”。他主张以风险投资与营销革命来突破改革深水区的瓶颈。他还最早提出制定《企业破产法》、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民旁听制度以及中国“创业板”概念;在金融投资领域、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的诸多研究和前瞻性见解,使其成为新经济领域中一言九鼎式的权威人士。

  鲁冠球

  (1945年-)

  浙江萧山人。1969年创办萧山宁围农机厂,后发展成为万向集团公司。鲁冠球不仅将一个乡镇农机修配厂带成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实力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而且在经济理论上也颇有建树,被誉为“农民理论家”。

  鲁冠球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人。从三十七年前的一个穷极思变、带着几个农民搞铁匠铺的大胆青年,到今天家大业大、谨慎行事的乡镇企业家典范,鲁冠球历经了沉浮坎坷,也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他为祖国创造了一个在细分领域里的民族品牌——万向集团。三十七年,含着数轮让无数企业沉浮起落的商业周期,一个又一个“明星”企业交替登场,一个又一个暴利产业冷热轮回,唯独鲁冠球成为中国商界屹立不倒的“常青树”。

  薛暮桥

  (1904年-2005年)

  江苏无锡人。1918年考入江苏第三师范学校。1948年起,历任中央财经部秘书长、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和秘书、国家经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1975年以后任国家计委顾问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体改委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2005年被授予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

  他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决策咨询工作的一位卓越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他坚定倡导和积极推动市场取向改革,提倡和坚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1978年,他指出发展农业、提高农民增产的积极性,比提高物质生产条件更重要。1979年,针对当时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的问题,他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力仍归劳动者自己所有的观点,主张城市待业人员自找门路就业。1980年,他率先提出从改革流通制度着手,比从分配制度着手更为重要。1979年,他发表了系统总结新中国历史经验的著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在1990年治理整顿期间,他建议抓住时机,通过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来解决结构问题和效率问题。他还对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抑制通货膨胀等问题,及时提出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霍英东

  (1923年-2006年)

  祖籍广东番禺,1923年生于香港。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1955年后,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等,经营地产、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1965年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1981年后,先后担任过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3月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面对祖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之际,霍英东先生率先回内地投资,多年来资助内地及香港医疗、福利及教育、体育等事业更是不遗余力:滩涂上建立的广州海滨新城有其十年之呕心沥血;内地教育文化发展有其捐赠之力;1991年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更有霍氏奔波之功;内地数百个项目,近百亿港元的支出无时无刻不表明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