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评选 > 正文
林毅夫
(1952年- )
出生于台湾宜兰。拥有台湾政治大学MBA、北京大学经济系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学位。1990年至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等职。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他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不仅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之道,也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他看来,转型中国家要发挥后发优势,必须克服来自改革、全球化、发展等方面的体制和结构上的困难。迎接上述各种挑战,只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农村人口转移创造条件。他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而国有企业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有太多的政策性负担,可以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策略给予政策性的补贴和优惠。中国企业只有发挥比较优势才能走向世界。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早提出者和倡导者,认为“新农村运动”不仅可以拉动内需,而且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生活现代化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周厚健
(1957年-)
山东牟平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1992年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1994年任青岛海信电器公司总经理;1995年接任青岛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青岛海信集团公司总裁,青岛市电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1999年任海信集团总裁;2000年起任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用资本的眼光洞察市场;二十一世纪初,技术创新成为他新的名片。他成功解决商标纠纷,成功研制高科技芯片。在他领导下,海信集团建立了合理的产品、产业结构,由一个中等规模、单一产品、区域市场企业,发展成为多产品门类、全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被誉为全国电子行业的一匹“黑马”。他注重管理,将科学管理与亲情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他注重科技进步,抢占科技制高点,以技术进步带动企业发展。他通过对社会上存量资产及有关政策理论的认真分析研究,走出了一条超前的、成功的低成本扩张之路,迅速壮大了企业规模。此外,他以“融智胜于融资”的理论指导,加大人才网络工程,初步建立了专家治理的学习型企业组织。这些正是海信集团实现高速成长的奥秘所在。
周瑞金
(1939年- )
浙江平阳人。1962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1989年至1993年任中共解放日报委员会书记兼副总编辑。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1996年起兼任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社长。2001年1月当选为上海生产力学会会长,2003年当选全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作为中国新闻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超凡胆略,执笔诤言,引爆一颗颗“地雷”,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为中国新闻史留下了闪光的一页。他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围绕解放思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中心,由总而分,反复阐明、宣传了邓小平的最新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推进改革的舆论先导系列,被誉为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山之作。其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远,无论在中国的新闻史还是思想史上,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2006年,他再次以“皇甫平”为笔名发表文章《改革不可动摇》,尖锐批评了当时一部分否定改革的言论倾向,并指出一切改革中遭遇的问题,都应当依靠深化改革来解决。
陈峰
(1953年-)
山西霍州人。曾在民航总局、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局工作多年,后担任海南省省长航空事务助理(主持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职务;于1993年开始组建海南省航空公司,经过12年的建设和运营,海航集团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企业;2007年11月,卸任海南航空董事长。现任大新华航空董事长,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海南省企业家协会会长,海南省总商会第一副会长等职务。
陈峰作为中国民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民航的迅速壮大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资本超常运作。利用国家股份制试点的机遇,海航募集到初始的发展资金,通过不断地抵押运作,十余年间,海航的资产增长了4000倍。凭着流利但不标准的英语,利用海航的故事吸引到索罗斯2500万美元的投资更是陈峰个人魅力的展现。借中国民航改革的历史机遇,海南航空重组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并实现了合并运营,陈峰以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中国民航体制改革之路进行了重要探索。当然,在民航业这样一个拥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内,留给个人发挥的余地相对比较狭窄,2007年11月陈峰的突然离职也为众多关注中国民航业发展的人留下了更多的猜想。
陈春先
(1934年-2004年)
四川成都人。1958-1986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后创建合肥等离子物理所;1970 -1986年发起国内核聚变研究,后建设中科院合肥核聚变基地;1980年成立“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1983年领导成立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由此衍生出了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被誉为“中关村第一人”;1998年参与发起成立金门桥科技发展中心;2002年创立陈春先工作室。
陈春先是“幸运”的,总能接触到当时学术上最前沿的研究课题。然而,这种“幸运”正是从他广博的学术知识和刻苦的钻研精神中得来的。他领导的工作小组,成功地研制了托卡马六号受控热核反应装置,填补了我国一项科研空白。陈春先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着辉煌的业绩。作为中国高级知识分子,陈春先的内心总是深怀忧国忧民情结。三次美国之旅的见闻,让他为那里的“硅谷”现象深深触动,这也引导着他打造中国“硅谷”的设想和决心。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把中国现代科技产业的萌芽播散在了中关村的土地上,实践着自己的“新技术扩散”理论。在随后的岁月里,中关村进入了爆炸性高速发展阶段。
经叔平
(1918年—)
(1918年-)
浙江上虞人。193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期曾在上海新中实业厂、上海华成烟厂、上海市工商联等担任领导工作;1957—1979年任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常委;1979年后历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部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常务董事,国家外资企业管理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部特邀顾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1993年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会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是中国工商界风云人物,著名政治活动家;他被评价为商场上精明睿智,政治上卓识远见。作为一个见证了新旧两个中国的老人,他白发皓首、气度轩昂,雍容优雅、慈祥谦和。在他的众多头衔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更为众多财经媒体津津乐道。1996年, 他78岁时创建了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他是民生银行的创始人、一个里程碑式人物,甚至是民生银行的“金字招牌”和精神领袖。2006年6月,他在88岁时因健康原因正式退居二线,担任民生银行名誉董事长。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的征程中,他被公认为是一位披荆斩棘的创造者,一位义无反顾的“破冰者”。
胡茂元
(1951年-)
上海人。1968年进入上海拖拉机厂当工人;1983年2月起先后任上海拖拉机厂厂长、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副总裁;1995年8月就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裁、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9月起兼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浦东轿车项目组总经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1999年7月至今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
胡茂元既是上汽集团的总裁,又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这样的身份决定了他既要顾及上汽的发展,又要平衡国内汽车企业之间的利益、考虑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出路。把上汽带入世界五百强行列,并购韩国双龙、与英国罗孚合作以及与南汽的合作事项,都是胡茂元任内的大手笔。如果把这些事迹结合起来看,我们就能发现这个“车轮上的总裁”的“野心”:他要创造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面对全球汽车巨头的强大竞争力,中国汽车业开发技术建立自己的自主品牌才是最终也是唯一的出路,胡茂元的“野心”代表着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也是改革以来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带领上汽在国内外完成一连串收购的胡茂元,如今又带领上汽全面进军轻卡、重卡和微型车和大客车领域,其“野心”昭然若揭。
胡福明
(1935年- )
江苏无锡人。1955年-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后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9年-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系副主任;1982年-1985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86年-1995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校长;1993年兼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1984年-1994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1995年2月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他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文章发表后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思想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成为批判“两个凡是”的檄文,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文章经胡耀邦亲自审定,批准先在中央党校的内刊《理论动态》上发表,然后由《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继而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新华社向全国发稿。文章立即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鸣和支持,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说:“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胡鞍钢
(1953年- )
辽宁鞍山人。1978年-1988年,先后在唐山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199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进行博士后研究。从1985年起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1999年牵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现任该中心主任。2001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1988年,他发表了产生重大影响的《生存与发展》,针对当时经济发展“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长期发展战略应当是“保证生存与持续发展”,应根据中国国情探索一种独特的生产力发展方式,系统地把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重大问题摆在中国中长期发展中来研究。他逆流而上,提出“特区不特”,特别是在优惠政策上不能再“特”下去的理论,引起轰动。他的研究报告说明投资于人民、促进人类发展是西部开发最优先、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核心的问题。他认为“农民将成为中国入世后受到冲击最大的群体”,提供和创造农民的就业机会、使农业劳动力转为非农业劳动力,是今后中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他也强烈抨击中国电力、电信、铁路、民航和公共事业出现部门垄断、地方割据的“利益集团”,认为反垄断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势所趋。
郎咸平
(1956年- )
出生于台湾桃园。先后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1983年—1987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获财务学博士学位。1998年-1999年任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98年-2001年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2003年-2005年,长江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合聘讲座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
他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东亚地区尚属首次。对于国内股市,他极力推广“辩方举证”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代之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健全信托责任,来解决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早在2000年,他就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为中小股民说话以及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被称为“郎监管”。2004年,他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指出当时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影响,刮起了一场“郎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