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人榜简介(11—2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06:45  中国经济周刊
no

  王选

  (1937年-2006 年 )

  江苏无锡人。1958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任教。1978年至1995年,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95年至1998年,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病逝。 1992年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有两个重大贡献。其一,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其二,上世纪80年代起,他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90年代初,他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他为我们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他是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完美结合。

  王永民

  (1943年- )

  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曾在国防科工委1424所工作。1978年-1983年,发明“五笔字型”(王码)。1994年后陆续发明“98王码”、“阅读声译器”、“名片管理器”等五项开创性专利技术。现任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王码电脑公司、北京王码网公司总裁。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专家、“当代发明家”、“中国改革10大新闻人物”之首、北京市10大杰出共产党员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

  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在世界上解决了汉字输入电脑的难题,开创了汉字输入能像西文输入一样方便的新纪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五笔字型的意义不亚于古时毕升的活字印刷术,王永民也由此获得“当代毕升”的称号。从某种意义上讲,王永民扮演着两种角色:知识分子与商人。知识分子的良知激发了他的发明灵感和为大众造福的社会责任感。而另一方面,商人的精明又迫使他去迎合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规律。正是面对这种矛盾,王永民和他的王码公司并没有拥有与其发明相匹配的财富。“一介书生,半个农民”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王永庆

  (1917年- )

  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15岁小学毕业后开始做学徒工,16岁时利用父亲所借的200元开了一家米店,之后又经营过碾米厂、砖瓦厂、木材行等。1954年创办台塑公司。现台塑集团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下辖台湾塑胶公司等9家公司,员工7万多人,资产总额1.5万亿新台币,形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庞大“王国”。

  眼光决定成败。在上世纪50年代,当大多数企业家都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从而不愿意投资塑胶行业之时,王永庆却看到了它在台湾的巨大发展空间。王永庆的眼光与坚持成就了台塑,也成就了自己的声名——“经营之神”。用50年的时间,王永庆从一个卖米的伙计成为一个企业教父式的人物。王永庆的声名更在于他的拳拳报国之心,在祖国的政治敏感时期,他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支持。“海沧计划”不仅仅是一个商人逐利的投资计划,更重要的是一个信号,对祖国在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的信号,激励了广大台商投资大陆的信心和激情,倡导了两岸的经济交流。而在大陆设立奖学金,更是支持了祖国的教育事业,眼光长远,功在千秋。

  王永寿

  经历过上山下乡,后参军入伍。1986年出任无锡漂染厂厂长,带领该厂成为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创汇企业。荣获无锡市1987年优秀厂长;1988年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金杯奖。

  他的名字也许并不为人所熟知,然而他的故事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亮点之一。上任厂长之初,王永寿和他的无锡漂染厂就面临行业不景气、原材料物价上涨等难题。面对困境,王永寿力主提高产品质量,加速技术进步,带领全厂职工“眼睛盯着国际市场,有本事去赚外国人的钱”。在当时,这是一个冒风险的决定,因为外销在很多企业眼中是苦果。不过,王永寿和他的员工却硬是让苦果变甜——2000多人的厂子,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10万元,人均创利1万多,人均创汇1.5万美元。这背后,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内部体制转换,坚决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采取“完成任务拿工资,完成目标拿奖金”、“部分基本工资与奖金捆在一起”等改革措施是分不开的。王永寿以开拓者的大智大勇,成就了无锡漂染厂和国人走向国际市场的梦想,为改革开放的故事增添了动人的一笔。

  王纪年

  (1949年- )

  1968年毕业于河北机电学院,加盟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许昌继电器厂),先后当过工人、车间主任、生产科长、生产副厂长,后任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1989年获全国劳模;199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6年获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称号。1998年主持创造的《现代企业量化动态的人事管理》获国家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改革家,不仅具有企业家的魄力,还带有学者的儒雅风范。对于他来说,改革不仅仅是机制创新——在分配制度和劳动人事制度上取得突破;也不仅仅是管理创新——虽然他拥有“纳谏厂长”的称呼;更在于技术创新——在他的领导下,许继发展始终与科技结合在一起,科研、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开发及市场开发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目前,许继是中国产品最多、品种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王纪年认为,紧紧把握高科技、新技术的新动向,高起点超前开发高技术产品,正是许继自主创新始终走在同行前列的重要因素。许继将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道路。

  王林祥

  (1951年- )

  出生于内蒙古包头。1970年在原伊盟绒毛厂参加工作;1981年任伊盟羊绒衫厂副厂长;1983年任伊盟羊绒衫厂厂长。1991年至今任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1999年12月至今任鄂尔多斯集团董事局主席;1995年10月至今任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4年7月至今任伊盟政协副主席。1987年获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1994年获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全国纺织工业劳模称号;1995年4月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经济管理大师称号。

  从1983年至今,他带领着伊盟羊绒衫厂一路走到今天的鄂尔多斯集团。25年的风雨兼程,他为中国创造出了一支享誉世界的纺织业民族品牌。“中国羊”在他的牵引之下,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变成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世界狼”——鄂尔多斯不仅实现了持续25年的赢利,而且将其它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同行业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其它四个集团,全加起来也赶不上鄂尔多斯。2007年,鄂尔多斯品牌价值达到了70.29亿元。在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战略重点西移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中,鄂尔多斯集团又斥巨资打造重工业园区,大举进军煤炭、电力、冶金和化工产业领域,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帷幕。

  王宪章

  (1942年-)

  河北霸县人,1965年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1969年起在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工作;1980年进入保险业,曾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辽宁省分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现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

  他是我国金融系统乃至国际金融界广泛关注的风云人物。他利用丰富的保险从业经验和国际视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领导中国人寿积极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了辉煌业绩,完成了公司众多历史性跨越。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寿实施大中城市发展战略,打破了公司业务增长缓慢的局面,保费收入出现较快增长;实施了构筑人才高地、机构改革等六大发展战略,成为内地第一家进入全球500强的保险企业。他提出“高效、务实、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通过拓宽销售渠道、适时调整销售策略,成功地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他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领导和推动了中国人寿的股份制改革,并成功完成了中国最大国有保险企业的重组和境外上市工作,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的IPO。他带领中国人寿向多元化、国际化、现代化金融集团迈进,揭开了人寿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王健林

  (1954年-)

  四川成都人,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1986年7月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1989年下海经商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至今。曾被评为 “20年20位影响中国的本土企业家”之一、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之一、“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

  他从四川农村走出来,在革命军队中成长;他看准经济建设新战场,靠老城改造掘首金;他与足球联姻创经典玩法,实现企业知名度提升;他与跨国零售巨头结盟,以商业地产切入跨国公司价值链。他独辟蹊径,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有独到理念。他在业内率先提出的“三项承诺”、“八条信誉保证”,被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也是建设部自建国以来首次推介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典型。他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商业地产”的全新模式,和跨国商业连锁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投资建设“万达商业广场” 项目,成为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领头羊”。 2005年,他成立了大陆首只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在海外公开上市,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提供了新的借鉴模式。

  牛文元

  (1939年-)

  出生于河南省焦作市。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现任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美环境与发展研究委员会中方主席等职。获得国家发明奖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1996年获洛克菲勒基金会世界科学家奖。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学术奖。

  多年来,他围绕战略管理学、环境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并在这些学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参与起草了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莱报告),成为中国最早投入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先锋。他早在1988年已将可持续发展列入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的研究计划,相继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可持续发展理论专著《持续发展导论》以及作为执行主编的《绿色战略》;他因研究“国家现代化”问题,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被境外学界称为“牛氏指标”。他曾为全球起草“新千年生态评价”的奠基式文本。2007年,他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呼吁加快研究建立绿色GDP核算制度,指出政治意愿与管理手段之间的不匹配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真正转变的根本原因,开展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核算过程将展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全景图示。

  牛根生

  (1958年-)

  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1978年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任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集团任董事长、总裁。曾获得“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中国企业新领袖”、“中国策划最高奖”等荣誉。

  他从一个刷瓶子的工人,凭借实力升到伊利集团副总裁的高位。他创办蒙牛乳业,短短三年时间创下了震惊业界的成长纪录。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他提出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逆向经营模式,他将“虚拟联合”模式渗透到资本运营的各个方面。在产品竞争中,他提出“一切从设计开始”。从企业诞生之日起,他就十分重视产品开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成功地塑造了蒙牛品牌,用最短时间打造出“中国驰名商标”,以最佳的创意首倡共建“中国乳都”新概念。他处处显示出经营智慧,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策略看对手,大策略看市场”的经营哲学,领导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蒙牛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