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社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成立座谈会召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3:02 投资北京
做好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任丁秋 《投资北京》杂志社记者 韩志怀 2007年12月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成立座谈会。会议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袁懋栓女士主持会议。北京社科院院长刘牧雨在致词中表示,成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旨在加强社科院的学术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使社科院优秀的研究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北京社科院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这一办院方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所取得的较多成就,刘院长进一步强调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即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入的层次上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作用。这就需要社科院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出国门。他认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成立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结合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该院与国外社科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学者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的平台,以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更可以借此平台为推动世界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袁懋栓指出,成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是思想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因为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了解前沿领域,对智力资源进行整合,以及向世界推介自己的优秀成果和人才,有助于社科院更好地发挥思想库的作用,更好地履行好地方社科院的职责。此外,袁懋栓认为中心成立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三点:其一,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政策保证;其二,我们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三,我们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袁懋栓还对中心工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进行了阐述。她表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将根据我院各基地研究活动组织学术交流,提供相关理论的前沿信息,并围绕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学术交流。最后,袁懋栓提出了中心的工作与服务方式:一是搭建网络平台;二是搭建会议平;,三是在世界范围内与学术研究机构建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四是编辑年度科研成果集要;五是遴选外国专家支持和促进我院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中心还要尝试更多渠道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社科院王镭先生主要就中国社科院的国际学术交流经验进行了发言。他指出,中国社科院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两个目标是,为科研服务,以及服务于国家对外工作的大局。这是对外工作的主轴。此外,当前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国际学术交流的领域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扩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国外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对与中国加强社会科学交流的热情和关注程度有明显的提升。王镭先生还介绍了中国社科院在对外交流上的工作重点:首先是注重培养学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其次是加大了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的支持力度;再有就是推出精品,推出人才,使优秀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另外还与很多国家进行合作,参与了一些重大项目。王镭表示,希望与北京社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资源共享,形成长期的合作。 外交部政研司唐国才先生认为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是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而成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学术研究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他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年是与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契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成立必然会对北京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京市财政局的马跃主任在会上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应该将中心建成综合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以便研究和交流渠道更为顺畅和便利;他希望该中心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组织高端论坛,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后,他提出,鉴于满学研究是北京社科院的优势,建议以此为基础,将北京文化向外推广,使世界了解北京,了解北京文化。 来自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的高志勇处长结合国务院明确的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即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谈论了北京社科院及其新成立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从中应发挥的作用。就国家首都这点而言,首都的机构都应该承担这样的任务;就国际城市这点来说,需要国际学术交流与文化中心能推动北京对外交流的规模和水平;就文化名城这点而言,当前的任务就是在以往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背景下做好新时期的构成;而关于宜居城市,不仅要做好各种硬件设施上的准备,更要有一个好的人文环境,构建和谐社会,这就需要社科院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在文化、精神和理论层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高志勇先生希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能协助北京市打造“学术北京”这一品牌,使北京市在学术上也能有所建树。高志勇表示,希望市政府外事办公室能成为一个桥梁,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工作提供顺畅的渠道。 市外国专家局程金刚主任表示,外国专家局主要可以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提供“请进来、走出去,”的服务,不仅为来华外国专家办理工作许可和外国专家证件,而且也会为因公出国培训工作服务。他希望外专局能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今后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永辉院长也做了发言。他表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提高社科院的地位,推动社科院学术的研究、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他认为,中心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宗旨,即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的合作,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地位。另外,中心应该发挥作为一个平台和桥梁的功能,为学术研究来提供服务。对于学术交流的方式,李院长表示,中心应表现出更多的双向交流,不仅要向世界学习,更要把中国的学术界展示给世界。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韩梅女士在会上谈论了从事外事工作的体会,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韩院长认为,国际学术交流应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和一种开放的态度,有目的、有选择地去交流。此外,要积极主动地追踪项目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抓住机会。从实际经验看,明确的部门职能分工和较好的硬件设施和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 随后,北京市社科院的专家、市政府参事戴建中先生表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成立是众望所归。中心的成立,使社科院在对外学术交流上有了一个专门的组织部门,改变了以往研究所单打独斗的局面,有助于各研究所对外交往活动的开展。此外,戴建中还表示,由于我国国家的地位大大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越来越成熟,在对外交流方面我们更为自信和开放了。与此同时,首都的国际城市定位所提出的需求也要求我们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再加上北京市社科院的科研条件大大改善,在这么多有利的条件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一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戴建中指出,对外交流应该与提高我们自身的科研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内外兼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自身科研水平通过对外交流得到更大的提高。 该院社科所所长李贺林表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成立是社科院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发展中一个阶段性的标志,为社科院今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开辟了一个平台。在对外交流的时候不仅要向对方学习,也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多地介绍出去。李所长希望科社所今后能以此为依托,将本所的理论研究成果运用此平台进行对外交流。 该院外国所所长白志刚在发言中对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中心在体制机制方面应该首先明确功能的定位,定高位;然后中心在规划计划方面要有实处,同时在创意和策划方面要求有更高的能力;另外,中心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所之间的关系,不断磨合,以便于今后工作的顺畅;此外在中心成立之前,一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的资源会随着人员的变动而浪费和流失掉,因此中心的成立,应该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一种制度上的保障,使这类资源能够承接下来,为社科院服务。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刘牧雨,副院长戚本超、袁懋栓、梅松、周航、殷爱萍在主席台上就座。出席会议的特邀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助理王镭、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参赞、欧洲处处长唐国才、北京市外事办公室出入境管理处处长高志勇、北京市财政局绩效考评中心主任马跃、北京市外国专家局引智办主任程金刚、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辉、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韩梅女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所长和专家学者约50人参加了会议。大家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的职能和发展方向献计献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