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金融机构的扩张烦恼:还缺百万金融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 00:47 东方早报

  

上海金融机构的扩张烦恼:还缺百万金融人才

外资银行本地注册后,人才需求急剧扩大新华/路透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早报记者 张明扬

  “招聘新人还行,有经验的人才就太难找了。”本地注册以来的迅速扩张,让东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芬感到了“缺人”的压力,“沪上的外资行目前都在大规模招人,一定程度上的金融人才短缺也可以理解。”

  对于正疾行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上海而言,外资银行的金融人才荒只是一个剪影而已。目前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从事金融业的人口比例一般在10%左右,而目前上海的金融从业人员据估计仅在20万人左右,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多一点,金融人才缺口在百万人以上。

  “人才也是讲历史积累的,与纽约、伦敦相比,上海的人才积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刘芬称。

  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此前也坦承,上海虽然已经聚集了大量金融人才,但是还远远不够,国内培训、资格认证机构都还在不断成熟过程中,目前还不能适应国内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需要。

  上海百万金融人才的缺口正处于弥合进行时。

  “抢钱、抢人、抢地盘”

  “仅去年,我们在中国内地的雇员就从1200增加到了2200人,现在马上要超过4000人了。”渣打(中国)人力资源总监黄秋梅向早报记者表示,渣打银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各专业部门人员需要大量扩充的压力。

  黄秋梅称,渣打正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来实现招聘目标,“比如说我们会通过人事外包、海外招聘、专业招聘会来招聘一些有相关经验的外部人才,我们也会从我们的实习生和管理培训生中提拔一些优秀的人才”。

  对于去年5月前后完成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而言,缺人几乎是个集体烦恼,而这也正恰恰折射出上海缺乏金融人才的最大症结———传统的存量金融人才增长已无法匹配上海金融功能的迅速扩张。

  “新设一个网点就要几十人。”东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芬向早报记者表示,如果说前几年还主要靠内部培养的话,当前这一模式肯定是跟不上本地注册后所急剧扩大的人才需求,“未来5年,我们在人才需求上应该都要受到一定的压力,仅就内部培养来说,东亚的经验是当发现某方面的人才在未来有匮乏之忧时,要主动引导分支行培养和储备这样的人才,为将来向外输送做好准备”。

  刘芬称,目前东亚的招聘策略几乎是全面开花,“广告、网络招聘,比较高级点的人才依靠猎头公司,还有我们比较鼓励的内部员工推荐。”

  就急缺人才的具体领域而言,刘芬称,对于外资银行来说,现在最缺乏的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好比说,现在懂IT的人很多,但懂得银行系统的IT人才就是少之又少了”,同时,个人理财的产品研发人才、风险管理人才目前都是上海急缺的,“懂法律的合规人才更是成为目前最受青睐的,大家都在争夺那一小批人,这已经是上海银行界公开的秘密”。

  “国际化”解决

  去年10月底,伦敦金融城市长约翰·史达德在访问上海时表示,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巨大缺口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首要瓶颈。伦敦金融城的报告显示,人力资源供给因素在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前六大因素中高居榜首。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末行业分类全市从业人员》报告,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为19.57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885.51万的2.2%。据悉,纽约拥有近百万金融人才,仅华尔街上的高端金融人才就在20万人以上,中国香港也有近50万人。

  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为例,美国目前有25000人,中国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人,而上海还不到100人。

  渣打(中国)人力资源总监黄秋梅指出,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上海拥有熟知本地市场操作的专业人才,但他们与国际银行的合作经验不够。因此,他们会比较倾向于按照本地的习惯操作,而不太在意时间性以及宏观经济的变化。一些商业解决方案更倾向在本地的拓展,而非整个中国。这将会对一些想要走出国门的本地银行形成一定的局限性。

  黄秋梅表示,上海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需要更多经验丰富的国际化的银行家。从国外引进专业人员将会更好地帮助提高效率、扩充知识以及国际间最佳操作。而人员外派也同样能够加快人才的成长。

  “解决上海人才不够国际化的方法也应当有全球视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军告诉早报记者,他多次提出金融人才必须放眼“全球市场”,“国际市场上的很多金融人才甚至是过剩的,只要改变金融人才工作的思路,立足于全球市场选才,上海建设金融人才高地的战略就要顺利很多”。

  事实上,上海的外资行已开始行动起来。

  “我们寻求的是一种平衡发展,既需要了解本土的本地金融人才,也需要具备国际经验的海外人才。”渣打称,实现招聘目标的途径之一是来自总部的人才交流,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通过交流来到渣打中国。“目前,我们已有超过300名来自渣打全球各分支机构的外籍人才来到中国工作。”

  但东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芬称,东亚在人才战略上还是立足国内为主,“今年是本地注册的第一年,所以情况比较特殊,从香港过来了一批人”。

  方星海表示,上海市政府在引进金融人才上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落户政策上对金融人才的倾斜。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太高,最高达到45%,很多优秀金融人才往往都通过香港再转向上海工作,香港个税最多仅为15%。但长期这样并不利于上海对高级金融人才的吸引。“我们也正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上海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也曾表示,上海要想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展开平等竞争,就需要充分考虑高税制对上海集聚高端人才的负面影响。

  张军则指出,上海的人事体制也是海外招揽人才的一大障碍,“不仅是市场化的公司,很多体制内的金融管理部门和机构也需要海外人才,而如何克服体制上诸如雇用准入、社保、医疗、住房等等障碍将成为吸引海外人才落户的一大课题”。

  “目前国际金融人才的价格的确与国内相差得很远。”张军坦承。

  不仅仅是大学教育

  “大学生的期望值太高。”刘芬表示,金融行业的压力很大,经常需要加班,很多大学生都不一定受得了这个压力。“在我看来,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工作态度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后者可以培养。”

  而即使就工作能力来说,目前的金融院系大学生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用刘芬的话来说,就是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不足,“金融教材可能也有点过时”。

  对此,张军表示,金融院系大学生目前与市场的互动方面的确有一些问题,“不过学校在这方面也取得一些突破,比如金融方面的MBA就有点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意思”。张军认为,大学在师资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动作,“比如,一部分老师也要从金融机构中来,老师也更多地与市场进行合作研究”。

  张军强调,大学生的优势是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建议用人单位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在职教育。

  渣打(中国)人力资源总监黄秋梅表示,针对应届毕业生,渣打银行有专门的“管理培训生”项目,使他们有机会在全球各地的渣打工作和学习。“另外,我们也有校园招聘,从各高校中选拔优秀人才。2006-2007渣打的员工人数增加了一倍,其中大学毕业生所占员工的比例达到46.1%,平均年龄29岁。”同时,渣打的SCLearning培训机构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培训机会以及发展上升空间,“希望他们与银行一同成长,培训课程包括金融、银行业务、管理技巧及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培训课程”,渣打还提供针对员工的内部轮岗机制,帮助员工多方面深入地了解银行业务,更帮助员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东亚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芬则认为,除了银行自身的在职培训之外,政府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更大规模地推广金融职业教育,“现在很多行业都有这样那样的证书,金融行业也同样可以”,“各个金融机构可以一起合作,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授课,即使是最基础的柜台业务也需要相关的培训,但让我们自己从头来培养却是工作量太大了”。   

    相关报道:

    金融机构海外扩张风生水起

    国际化博弈打响 金融人才战

    浦东金融办年薪40万 高端金融人才仍难找

    美国次按危机影响 大批欧美金融人才中国求职

    伦敦金融城市长:上海缺乏国际金融人才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