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限外政策:尚未执行 先遭声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 09:05 中国经营报

  王其明

  政府VS民间:

  当强劲的购房需求遭遇相对短缺的供应时,房价就成了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如何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需求,是政策制定者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以国际大都市自居的上海,若对外积极开放,对内严防死守,以备受争议的行政管制代替市场手段,未免令国人心寒。我们只能希望,新的一年里,这类“病急乱投医”的动议,还是不要成为政府的主流声音才好。

  “连我们在上海买房也要限制?”在一家央企驻上海办事处工作的叶先生,简直不敢相信刚刚看到的这条新闻。

  来自江苏的叶先生,国内名牌大学毕业,收入丰厚,属于中层白领一族。不过,按照传闻中将要出台的政策,没有办理居住证的他,将不允许购买上海的房子。根据目前上海的户籍政策,央企驻上海办事处是无权给员工办理居住证的,叶先生自然也在受限制之列。同时,外地来的商人也可能无法顺利在上海购房。他想不明白,在此政策限制下,上海怎么吸引人才和投资,怎么建设国际大都市?

  2007年12月24日发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第十七条称:“市房地、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将研究制订出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合理引导跨地区购房。”外界对此的解读是,上海可能实行类似国家限制外资购房的政策,限制外地人的购房行为。

  上海业界人士都知道,对于中央全力推行的限制外资房地产投资政策,上海自始至终执行不甚严格,却要全国率先施行限制同属中国公民的外地人购房的所谓“新限外政策”,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法律专家对记者直言:“这明显是违反我国《宪法》的,外地人和上海人一样有在上海居住、生活的权利!”

  “这只是政府内部讨论研究的诸多政策建议之一。”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说,“离具体执行还早得很,也可能未必会真的实施。”

  有统计显示,2007年1~11月上海全市共成交一二手商品住宅(其中一手房不包括动迁配套房)36.71万套,其中外资购买6500套,仅占总数不到1.8%,而非上海户籍的外地人买走了6.12万套,占总数近17%,比例较高。因此,限制外地人购房以平抑炒风,稳定楼价的建议,也不乏支持者。

  “外资的购买力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限制了外资炒房,只能起到打击高价房的作用,而限制外地人炒房,将会有力抑制上海过旺的需求。”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说,“前些年温州、山西炒房团都对上海房价上涨起过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当时有此类限制措施,上海房价大起大落的程度就不会那么严重。”

  但反对者认为,此举无异于杀鸡取卵,破坏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公正原则。“视外地人为洪水猛兽的城市,注定成不了国际大都市,这一政策完全是短视的。”叶先生愤愤不平地说。

  2007年12月,上海市场共推出184万平方米商品房,成交15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推盘量116.7万平方米,成交量111万平方米,是全年唯一 一个月供应超过需求。但房价依然呈上涨趋势,12月份平均成交价为每平方米11044元,环比上涨2.2%。

  华伟认为,上海楼市供求矛盾尤其是结构性矛盾依然严峻,市区不管内环还是外环以内,新增楼盘供应都很少,尽管2008年银根紧缩,人们手里资金比较紧张,但人民币升值势头依旧,流动性过剩不会根本性扭转,估计楼市依然是供不应求,上半年市场可能相对平稳,下半年会继续上涨。

  薛建雄也指出,2007年上海楼市巨大的供需缺口,已将市场上可售存量住宅房源消化殆尽,2008年楼市总体需求不太可能一下子回落太多,在2007年新房开工量仅有1600万平方米的现实情况下,全年楼市的供需矛盾将依然严峻。

  显然,政府主管部门也意识到市场需求的巨大压力,连广受质疑的限制外地人购房之类“下策”都放上议事日程,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但这会是一剂药到病除的“良药”,还是引来更多麻烦的“泻药”?暂时没有人说得清楚。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