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预测07年12月份CPI涨幅将回落至6%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 09:02 中国经营报
刘晓午 在度过了2007年11月十年来6.9%的通胀高峰后,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将终于迎来回落。 本报记者从多方渠道获知,12月CPI涨幅将大幅回落至6%左右。1月25日左右,国家统计局将公布这一数字。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周内,压在调控部门和投资者的通胀重担终于可稍微缓解了!1月份市场将迎来难得的调控“真空期”。 受12月通胀回落预期刺激,上证指数摆脱了过去一个月的低迷走势,入场资金不断增多。1月2日~4日,上证指数上涨100点,迎来节后开门红。 迟来的回落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家机构提前对2007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做出预测,其中,多家机构预测12月CPI将回落。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预测,12月份CPI将回落至6%左右的水平,回落的原因是去年同期CPI基数较高,达到2.8%。 申银万国资深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测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将进一步提高到5%左右,而12月份CPI涨幅会有所回落,达到6.1%的水平。 2008年1月3日国泰君安发布的报告更是认为2007年12月CPI涨幅可能降至5.6%。回落的原因是主要食品价格先行指标的涨幅回落。其中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同比涨幅为14.9%,比11月的涨幅下降了3.9%;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为12%,比11月涨幅同样回落了约4%。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1月份的CPI大体算是一个峰值,12月CPI的回落是一次边际回落。”李慧勇说。 这是一次迟来的回落。在2007年8月份CPI破纪录地创出十年来的新高后,多数机构和政府部门预测通胀会在10月回落。 但是CPI的回落速度和时间超出了业界的预期,在10月和11月再次先后创出6.5%和6.9%的历史纪录后,在12月回落。导致CPI延迟回落的重要原因是机构们低估了“蓝饵”病的影响,猪肉供应因此没有上来。 李慧勇一直是通胀的坚定抗击论者,2007年下半年以来,他不断向外界强调通胀的压力,呼吁管理层果断推出调控措施,包括加息、升值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遏制通胀。 现在,这位抗通论者向本报记者承认了CPI度过了一个峰值,正在回落。“2008年上半年CPI会在5.5%左右,仍然较高,但是全年下来,通胀可能在4%左右,属于一个处于边际良性的涨幅。” “我想,正是因为政府高度重视通胀预期,几个月以来,通过各种调控措施来调控通胀预期,给经济降温,所以才有现在甚至未来较为稳定的通胀形势。”李慧勇说。 “可以确定的是,12月CPI将比11月份回落。从2008年来看,第一季度通胀可能较高,但全年将比2007年回落。”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陈济军说。 通胀预期:不确定性正在确定 即使是在年底消费旺季来临之时,本报记者调查获知,相较于一个月前,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场机构们对于通胀可控的确定性越来越大,对于通胀的容忍度也正在提高。 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通胀实际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政府希望粮食和猪肉涨起来,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现在担心的不是猪肉价格明年会不会涨,而是担心明年猪肉供给突然增多,猪肉价格下来的问题。” 而对于粮价,这位专家说:“相关机构其实掌握了充足的库存,并没有放出供给。如果明年粮食继续丰收,粮价会保持稳定。只要粮价和猪肉价格在现有的基础上维持2007年价格,在2008年不涨,2008年通胀就会回到3%左右。所以2008年的通胀是比较可控的。” “现在我们比较关注的是2008年资源价格和初级品价格的上涨给通胀带来的压力,但是我相信国家会综合考虑资源价格改革,根据物价的具体走势进行价格调控。”祝宝良说。 而对于2008年非核心CPI的走势,分析师们认为会温和走高,但仍处于低位。陈济军预测2008年非核心CPI在1.5%左右,物价上涨仍是结构性的,成本推动要大于需求拉动。 即将公布的2007年12月份CPI数据无疑进一步显示——通胀压力最紧张的时刻已经过去! 仿佛一位没做准备的运动员猛烈进入快跑状态时,会感觉呼吸困难;而当他调整了呼吸和姿态后,他觉得各方面感觉还不错。现在的通胀似乎正是这种情形。 在2007年8月通胀创出6.5%新高时,业界一致认为结构性通胀可控,1~8月累计通胀仍然较低,并没有预期到未来通胀的高位可持续性,因此延误了调控的最佳时机。而当10月和11月通胀不落反涨创出历史高位时,人们才措手不及地体会到通胀的可怕。 现在,当人们提高了2008年通胀的预期,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价格调控后,尽管未来数月通胀仍然高企,超过5%,但业界更多的认为通胀可控。 “我们对通胀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但是我们的客户比较担忧,所以我们总是在做他们的解释工作,现在客户对通胀的承受能力强多了。”一位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说。 种种迹象显示,学界已经跟随政府和市场提高了对结构性通胀的容忍度。早前,不少坚定的反通胀经济学家主张,应该采取严厉措施,稳定通胀预期。现在,他们中的部分开始总结“从紧货币政策的过犹不及”,从紧货币政策不能误伤经济。 这极大地缓解了自2007年10月份以来市场对于宏观调控的紧张情绪。“一系列从紧货币政策肯定要落实,但是空间在减小。加上2008年通胀的可控性,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基本度过最严厉的宏观调控,未来调控主基调将是市场化的,同时也是温和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 而一家保险机构的交易经理则表示:“我们预测1月是调控的一个‘真空期’,在部分城市,个人房贷正在重新开始审批,1月份的新股发行和债券发行问题也较少。”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