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IDGVC、德同资本获人民币基金通行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12:25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人民币基金即将迎来全面繁荣。

  继IDGVC在2008年来临之前宣布首个获得商务部批准成立人民币基金后,几乎同一时间,德同资本也拿到了期待中的一纸通行证。

  在2007年市场纷纷将目光转投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产业基金时,一直等待入场的外资创投终于迎来了商务部的开闸,而随着2008年创业板的即将推出,人民币基金的全面繁荣似乎近在眼前。

  外资创投备战

  “很多机构都希望做人民币的投资,IDGVC也不例外,”IDGVC合伙人李建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向连锁、高科技以及类似太阳能等领域的成长性公司。”

  据IDGVC的创始合伙人熊晓鸽透露的数字,这只人民币基金的规模将达到5亿人民币左右。事实上,IDGVC对于人民币基金的尝试已经不再新鲜。当大多数的VC受到《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限制而寻求新的投资策略之时,IDGVC已经轻松从远光软件退出,尽管只是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但是这已经开辟了IDGVC成功从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可行之路。

  与IDGVC相似的是,德同资本也早已积极开展了人民币基金的筹划。2007年7月,德同资本主管合伙人田立新就曾对媒体表示德同资本旗下规模“几个亿”的人民币基金“筹备很久了”,“现在准备得差不多了”。

  “成立人民币基金是应对国内相关政策的变化而做出的选择。”李建光坦言,在他看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更多的公司会选择在国内上市,人民币基金也将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正是人民币基金快速发展的时期,尽管市场比例仍然很小,但是受限于政策以及国内股市的向好,越来越多的机构都盯住了人民币基金,纷纷涌进来。“对外资创投来说,人民币基金的设立市场是发展的需要。” 北京恒丰美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熊立峰告诉记者,随着高科技行业特别是网络行业进入萧条期,此前致力于高科技投资的外资创投近两年少有大的投资项目,“现在的转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直谋取的”。

  本土基金夹缝求生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2007年第三季度的统计,本土创投出现了火热行情,“新成立的本土创投基金达到8只,共募集资金3.3亿美元,新增资本量比上季度增加了2倍多。而且信托制、合伙制创投基金等新型基金也频频亮相,为国内创投市场增添了新鲜的活力”。 清科研究中心负责人坦言,人民币基金或将开始风行。

  然而面对现在的市场情况,对于那些刚刚起步的国内本土基金来说,生存状况无疑更加艰难。

  “本土基金实际上一直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开放外资设立人民币基金对于提高本土团队整体的水平有一定的好处。”熊立峰直言不讳。

  对此,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则认为,对于外资创投来说,最大竞争的竞争对手并非本土基金,而是本土投行。“如果投行的直投业务都开放了,那么对于外资基金,特别是中晚期的基金影响都很大。”徐晨告诉记者,事实上,目前中金、中信等公司都已经先后开放了直投业务,“说白了,外资内资基金的博弈都是在博项目,在这一点上,本土公司的项目来源更有优势”,在他看来,本土投行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解决体制上的问题。

  此前,有关人士曾指出,中国的创投行业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可供投资的项目源,而这些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则为创投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徐晨坦言,外资设立人民币基金对于被投资的企业来说更加有益。“无论是国内上市还是国外上市都很方便,”徐晨说,“当然,国内股市的向好会使更多的企业选择A股上市。”

  此外,对于外资创投设立人民币基金扩大投资范围,熊立峰指出应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不少VC此前一直是做高科技投资,对于能源以及资源性行业领域投资的经验和人脉比较匮乏,目前来看,选择涉足这一领域,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