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P与中国奇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12:12 华夏时报
蔡志洲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 前一段时间,社会上关于绿色GDP核算的争论很多。绿色GDP的出发点是对的,这就是在发展生产时,不能为眼前利益(GDP)而牺牲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但是,在具体核算时,绿色GDP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困难,所以世界各国还没有一个国家正式公布绿色GDP的具体数据。不公布绿色GDP不等于不重视环保,事实上,联合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框架中提出的价值量和实物量账户相结合方法,正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不能完全用价值量反映的难题而设计的。但应该看到,即使算出了绿色GDP,它也不是万能的。比方说,GDP增长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也增加了,有些人可能违反社会道德或者是法律追求财富,比方说破坏通信线路卖废铜、破坏井盖卖废铁等,从经济学意义上说,这也增加GDP,不过是通过减少存量增长流量,而且增加的流量大大小于减少的流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再计算一种GDP,如红色GDP?还有一种情况是,财富和幸福有时是冲突的,钱赚得多了,但由于工作压力增加,人的心情可能变得更坏,而在英语中,坏心情是用蓝色(blue)来形容的,那么,是不是还可以计算一个蓝色GDP? 问题在于,这些环境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人们的精神状态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和GDP联系在一起计算呢?还是因为人们有一种GDP崇拜。比方说,很多人就提出来要用绿色GDP来考核地方政府,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它们的绿色GDP有可比性吗?其实,无论是GDP还是绿色GDP,用单一指标考核政府作为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局面也已经得到了改变,这反映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全方位、多目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定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目前在国际经济学界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中国奇迹”。什么是中国奇迹?就是中国长期、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GDP。当年邓小平提出GDP翻两番构想时,中国使用的反映经济总量的指标还不是GDP,是工农业总产值和物质产品国民收入,邓小平之所以要用GDP和用美元反映的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的长期目标,正是代表了那一时期中国人民赶超世界水平的雄心壮志。但在那一时期,中国经济正处在一种超稳定的均衡状态中,超稳定就是不发展,要发展就要打破均衡,而突破口就是GDP。所以当时提出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如开始的经济特区、后来的沿海城市、上海和北京等,GDP的增长就要快于其他地区。 事实证明,谁抓了GDP,谁就能得到利益。这种利益,在经济学上称为帕累托优化,它是在不影响别人的利益的情况下对一部分人的利益的进一步改进。深圳人的富没有导致北京人的穷,人们就有可能接受他们的富。但是随着长期的经济增长,我们实现了阶段目标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敢不敢富,而成了能不能富,怎么富,利益如何分配?矛盾就出现了。以前我们要靠GDP打破均衡,但破坏了旧的均衡之后,应该在更高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均衡,但在过度强调GDP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忽视经济发展的其他领域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忽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均衡。这时候,公平问题、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就会出现,再强调或追求GDP可能得不到GDP,反之,那些问题解决好了,GDP反而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我们想延续我们的“中国奇迹”,在穿越温饱、实现小康后,再使我们的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