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制通胀要用好货币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12:11 华夏时报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对于半来年高企的CPI,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物价指数的结构性上涨。但实际上,CPI其实是统计部门处理了结构信息以后的一个总量指标,是反映了某一个时期居民消费价格的总体水平。如果把一个清清楚楚的概念(比如CPI上涨6.9%)再用一个“结构性”概念来界定,那么这不仅会把一个清楚明白的东西搞得含糊不清,而且容易引起误解。特别是当政府也做出“结构性”的判断时,就会出台“结构性对策”。而“结构性对策”不可能对经济现象的根源对症下药,只是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使得面对的经济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推动着CPI走高? 从表象来看,CPI上涨事实上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但我们又可以问,食品为什么近期会快速上涨?它的上涨为什么会推高CPI呢?食品的价格上涨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因素?如果是长期因素,那么用短期的方式能够遏制过快上涨的食品价格水平吗? 可以说,食品价格上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一般来说,食品类产品基本上是与农业生产有关。但是对于中国的农业来说,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基本是通过价格剪刀差方式来压农产品的价格,把农业的剩余价值转移到工业。这不仅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压力处在极低的水平上,而且让大量的农业人口无法转移到城市。 1978年改变开放以来,尽管农产品的价格在不断放开,但是由于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农村,从而使得农村不仅聚集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也让这些廉价劳动力利用廉价的土地及生产资料生产着城市需要的农产品,从而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一直无法达到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但是,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仅使得农村土地大量流失,而且也驱使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这就必然驱使整个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加上高涨的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及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上涨,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是自然。 因此,政府希望用以往计划经济的行政方式来管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没有看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内在性,那么这种价格管制短期内会见效,但是管制条件变化,农产品价格又会重新上涨。也就是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产品及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一种趋势与必然。面对这样一种现实,需要减少政府对农产品及食品价格管制,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价格机制来调整。而对于农产品价格,政府要做的只能是,如何加大对城市低收入民众的价格补贴、如何来保证农产品市场秩序畅通、如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相关市场信息。 那么食品的上涨为什么会推高CPI?为什么会由CPI直接反映出来?这当然与CPI的体系及构成有关。因为,中国的CPI食品所占的比重过高。既然在目前的CPI体系下食品价格上涨一定会推高整体CPI,那么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比如要素市场的改革、资源税及环境成本增加等,国内其他产品特别是生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也就是自然的。这就预示着国内价格全面上涨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能够认真面对这种趋势,而是认为目前CPI仅仅是结构性上涨,那么等CPI上涨变成恶性通货膨胀就晚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CPI的6.9%来看,还是从CPI的上涨态势来看,国内CPI的上涨并非仅是结构问题,也并非居民是否可以承受的问题,而是要看到中国式通货膨胀压力的趋势,要了解到目前的CPI已经进入全面通货膨胀,然后在这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通过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治理通货膨胀,但不仅要强化从紧货币政策的严肃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多采取货币政策价格工具。因此,在目前负利率的3%以上的情况下,央行就得采取铁腕的方式来治理,迅速改变负利率局面。如果现在还在讨论是货币量上控制还是人民币升值,或利率上调,已经晚了。因为这样会错过有效地采取货币政策的时机。 总之,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早已经进入全面通货膨胀,而且这种通货膨胀不能够采取行政方式在短期内来遏制,货币政策部门要采取果断的上调利率的政策,来遏制已经进入上升期的通货膨胀,来稳定物价。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