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走向国际金融中心 屠光绍面临三大攻坚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00:44 华夏时报

  “种树”理论的创立者如何力促上海走向国际金融中心

  屠光绍面临三大攻坚战

  本报记者 见惊雷 熊 毅 上海报道

  作为一个“种树理论”的发明者、一个创新型的实干家、一个金融市场的“老兵”和专才、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功臣之一,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带着中央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决心,于2007年12月26日调任上海市副市长。

  在上海市8位副市长中,屠光绍排名第二,主管金融。

  他所面对的这个城市,不仅披戴着20世纪30年代远东金融中心的光环,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而今,中央赋予着上海市领导层将这座城市建立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使命。

  刚刚履新的副市长,将会如何与他的新同事们一道,破冰这个中国经济中心的深层次体制改革?

  同时,他能够带领上海向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走多远?

  上海重任与三大攻坚战

  作为分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在上海面临着怎样的“前沿阵地”?

  “上海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浦东又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地区,但这么多年来,上海并没有成为金融创新的发源地。”上海交大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教授如是评价。

  究其原因,潘英丽认为:“目前上海在向国际金融中心方向的建设上遇到了体制性的瓶颈问题,说直白一点,‘还没有摸到门道’。”

  故而,屠光绍是第一个被关注的焦点,就是能否破冰上海的金融体制改革。

  知情人士透露,屠光绍担任上海副市长以后,初期将以调研为主,但之后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工作等待其攻坚。一是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等交易市场进行金融创新,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打下上海金融中心的基础。其二是做大做强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本地金融机构,解决困扰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性难题。其三是,做好金融中心的对外服务工作,拓展与国际金融中心各平台的资源共享与对接。

  “种树”者屠光绍

  履新上海市副市长的时候,屠光绍48岁。

  之所以被各界关注,是因为这次调任他到上海,本身就显示了中央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视,一位熟悉屠光绍的人士分析说。

  另外,不仅仅是因为屠光绍面对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屠光绍本人的经历和思想给上海各界太多的期望。

  “屠光绍是一个创新型人物,工作上具有开拓能力,是能做事情的实干家。”

  一位曾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屠光绍共事多年的部下这样评价屠光绍:“他思想活跃,经常有跳跃性思维;还兼有在上海和中央工作的经验,是一个既能在宏观上把握大局,又能在金融实务上突破的干部。”

  2002年7月,他开始担任证监会副主席,主攻股权改革。担任证监会副主席期间,屠光绍发明的“种树理论”一度在业内广为传播。

  他的理论认为,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在内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如同“种树”,“利在当前,功在长远”。屠光绍认为,当前资本市场的最主要关键词是“发展”,而发展的基础则是“种树”,即通过改革来解决深层次的制度问题,重在基础制度的构建。

  因此,在履新“上海市副市长”之前,屠光绍的学者型气质、实干家的魄力,深受外界好评,被视为“中国金融系统的明日之星”。

  国际金融中心的距离

  根据“十一五”规划,上海今后要成为资本、资金运作中心和外资在华的金融管理中心。具体的目标为:“到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国内融资总额的比重达到25%左右;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80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比重达到10%左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逐步实现国际接轨。”

  前几点,重心是对上海辖区内交易所发展的要求;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对区域环境的制度性建设要求。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屠光绍而言,带领各大交易所进行制度创新、监管创新、产品创新,是轻车熟路的。

  难点恐怕就在一些制度性难题的突破上,在如何激活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构建面向国际金融界的市场体系、营造国际金融中心环境上。

  上海要进行金融改革,需要取得国家法律体系的支持。潘英丽认为,屠光绍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央工作,这样的经历有利于他与中央保持密切的沟通,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新的突破。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