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十大战略:引领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16:58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未来的几十年中,发达国家将由工业经济时代全面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工业发展需要完成两次转型,即从规模增长型转向质量进步型,由质量进步型过渡到创新福利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衔接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的规划核心为: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统计显示,我国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从1978年的8.4%上升为2006年的69.4%。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30%以上。“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工业生产大国。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三位,有100多种工业制成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范围包括钢铁、水泥、家电、通讯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装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重要的差距,已不在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方面,而在工业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水平、产业组织方式、研发投入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价格优势,但随着煤电运要素价格的上涨,“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逐步削弱。当前制造业利润增幅的回落,有要素价格上升、利润受到挤压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低端产品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产量高、层次低、技术弱、自创少仍然是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在产能过剩问题日趋凸现的大背景下,我国延续20多年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业增长方式在市场作用下必然会发生重大改变。

  未来的十几年中,发达国家将由工业经济时代全面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工业发展需要完成两次转型:第一次是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转变,转变的时间大约为2006年─2015年;第二次是从质量进步型向创新福利型转变,时间大约为2015─2050年。中国经济可望在2030年前后全面完成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

  为达此目标,我国工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十大战略:

  战略一:坚持壮大和完善国家工业体系

  鉴于中国工业化面临的国际环境、自身特点、问题矛盾和目标任务,我国既要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又要有效抑制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自然、社会、环境的过度侵蚀;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尽快占领高端产业的份额,又要改造维护和发展传统产业;既要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又要保留和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作用;既要优先发展瓶颈产业,选好和做强支柱产业,又要协调平衡完善整个工业体系建设。应坚定不移地建立一个比较完备、轻重相宜、平衡协调的工业体系。

  战略二:衔接国家工业体系

  与区域工业布局

  在统一的国家工业体系下,纠正各个地区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做法。在工业布局上,改变资源效益低下和不合理分布的状况。强调发挥比较优势、地区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以较少的国土面积,实现产业积聚。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形成一批多层次特色产业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战略三:着力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

  把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作为提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总体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建议制定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鼓励购买国产装备,促进国产装备市场的形成和壮大。选择一批关键性的成套设备和加工制造设备作为重点,集中力量攻关突破,力保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行业龙头企业的监督,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建立以现代高技术为基础、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

  战略四: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改变为跨国公司代工的状况,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遴选一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动性强,对提升我国整体工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重大作用的重点领域和项目,加大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吸收企业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攻克和掌握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逐步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加快制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激励其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统筹协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政策,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实施激励创新的人才政策,吸引、稳定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强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

  战略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是工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当前的问题是,要有可操作的措施一项项落实。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并且在规划、政策上体现出来;二要加强环保和资源的执法管理,努力创造有利于优胜劣汰的宏观环境;三要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加快对耗能高、耗原材料高、耗水高的设备的淘汰、更新,加强市场准入和税收等手段的扶优限劣作用;四要设置专门机构,制订专门政策,采取专门措施,加强新能源和资源再生利用,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五要加强矿产开发中的综合利用,引导资源型地区和城市适度、合理开发资源,及早谋划接续性产业的发展;六要在税收、信贷、进出口、财政补贴、科技人才培训等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的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

  战略六:为信息化提供坚实基础

  和有效保证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工业现代化”的战略。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以及能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政策支持和市场竞争相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资本投入和大力培养人才相结合,不断增强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知名品牌的能力。

  战略七:创建一批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

  对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工业行业,尽快完成几项重大重组。通过海内外的重组和购并等措施,组建一批国家级大型集团和跨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增强我国经济的控制力。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需要国家来决定和推动。鼓励有条件的非国有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

  战略八:扶植产业集群发展

  大力发展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的产业集群,是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形成特色产业的成功之路,应制订切实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民营经济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用地和对外贸易上,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战略九: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仍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是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使之进一步合理化;二是要加快政策法规建设的步伐,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研究制订反垄断法;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发展和规范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四是根据当前工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建议设立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管理机构和能源管理机构。

  战略十:重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是实现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和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制定产业政策、国家标准、进出口政策、引进开发和改造重大技术项目的论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等方面,应把邀请行业协会参与。尽快将行业规划、资质审查、质量规范、非强制性标准制订修改、行业统计等事项授权、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来做。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各尽其职、良性互动的工业管理体制和机制。

  作者介绍:

  孙树义,男,66岁,北京市人。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非执业)。曾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人事部副部长,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现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常务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