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收入调整不应忽视中产阶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7:59 每日经济新闻

    新年伊始,以财税手段调节国民收入均衡的政策相继出台,其中包括调高个税起征点、减轻企业所得税以及要求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个人对“股票转让所得”和“个人房屋转让所得”进行申报等。胡锦涛主席发表新年讲话时表示,未来政府将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这意味着,2008年,中国将全力推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平性。

    在这“五有”目标中,“劳有所得”强调的是初次分配,其它则属于再分配范畴。“劳有所得”是一个市场经济常识,而此处的含义在于,政府要重视和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长期以来,中国工资性收入较低,劳工阶层的收入增长长期跟不上社会平均水平,而资本收益则步步放大,呈几何状增长,这加剧了贫富分化的鸿沟。因此,缩小贫富差距,首先要提高劳动阶层的工资性收入,在增量上下功夫。其次,要调控垄断性行业的高工资收入。今年中国将实施国有企业分红制度,但这种做法可能遭到垄断企业的种种抵制,因此,最根本的方式是逐步打破行业垄断,放开进入限制。

    对于二次分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实现其他“四有”的目标,即教育、医疗、养老以及住房的公共补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目前来看主要是补偿低收入民众的通胀损失。二次分配在中国从来都是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尤其是相关政策不具有刚性。即使未来重建福利体系,也必须相应改革当前的税务分配体系。调节收入最常见的方法是税收调节,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不平等。但是,由于中国各地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统一以2000元为起征点可能事实上造成了新的不公正。在此次分配调整中,正在成长的城市中产阶层既难以享受政府的二次分配,又需要承担较高的税负和物价,很不公平,这也是中产阶层被剥夺感的来源。

    中国此轮财富爆炸主要以资源为载体,如土地、矿产以及资本,加速的资产证券化批量产生了亿万富翁。而薪水阶层主要有劳工阶层、中产阶层和依附于公共财政的就职群体等三个主流就业群体,10年以来,他们的收入水平呈现“Z”字形走势。位于上轨的是中产阶层,从外资企业和新经济中诞生,但是他们的工资水平自诞生至今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位于下轨的是农民工在内的劳工阶层,也是数年来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在两个平行的阶层中间、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通胀水平而逐步走高的依附公共财政的就职人员,而且这群人还享受着相对最稳定的和有效的福利制度。

    从这个收入体系看,从事土地、矿业以及资本等要素生产和交易的部门和商人收益最多,而在薪水阶层,公共系统是水涨船高,走上一条合理的上升轨道。而劳工阶层付出最多,回报最少,因此,未来的收入调节政策主要是针对这一部分人群,即要增加他们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而中产阶层在未来的调整过程中则遭受较大损失。首先,中产阶层稳定的高收入在资产价格和通胀逐步走高的情况下,实际收入水平持续下降。其次,中产阶层承担了较高的房价和利率;其三,中产阶层承担了主要的个人所得税负,其工资性收入公开透明,既无法逃避税收,也没有其他隐性收入。

    中国经济的内需推动力以及加速城市化的关键,是创造一个庞大的具有活力的中产阶层,这个阶层的消费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也能推动社会文明。在新一轮收入调整中,政府应该重视中产阶层的培育和发展。在税收方面,应该合理地将个税起征点与城市居民收入变化、实际负担及通胀等因素挂钩,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使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实行不同年度或地方的浮动个税起征点制度。(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