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税新政刺激焦炭企业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09:12 国际商报

  ■编者按:2007年12月26日,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自此,近千种商品2008年的进出口税率尘埃落定。新年伊始的关税调整对企业是乌云还是清风?本报选取重点行业,采访企业及专家,为读者全面剖析我国2008年实施的头一项调控政策。

  “焦炭出口关税税率提高至25%的消息发布之后,市场整体反应非常平静。”中煤焦化公司的杜德钦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2007年12月26日,财政部一纸通知宣布从2008年1月1日起将焦炭出口税率由15%提高至25%。消息一出,焦炭企业普遍反应是“通过涨价转嫁成本”。国内几家大型焦炭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由于事先已有预期,企业在2007年年底签订的供货合同中,已经加注了“如果关税上涨,价格另议”的条款。

  政策意在抑制出口反弹

  中国是焦炭出口大国,焦炭出口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50%,中国焦炭出口政策调整影响着世界的焦炭形势。近年来,在资源、环境的压力下,我国政府逐渐改变了鼓励焦炭出口的政策,从2006年底开始对焦炭开征5%的出口关税,并于2007年6月1日起将关税税率上调至15%。

  但是,随着出口价格快速攀升,焦炭出口量从2007年8月开始出现反弹。8月之前,焦炭出口均价在200美元/吨以下,8月涨至223.9美元/吨,9月达226.7美元/吨,10月和11月分别为229.7美元/吨和24..1美元/吨。价格涨势可观丝毫没有影响焦炭市场旺盛的需求,与飞涨的焦炭价格相对应的是,焦炭月度出口量开始重新放大,8~11月出口量分别达124.4万吨、146.8万吨、142万吨和117万吨。

  “焦炭生产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行业,是国家在节能减排中的限制型发展产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继续出台抑制出口政策几成定局。”杜德钦表示。

  杜德钦告诉记者,此次关税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近期迅猛的焦炭出口势头,此外,也有利于保护炼焦煤等稀有资源。但他坦言,多重因素将合力推动我国焦炭出口价格上涨,抑制焦炭出口新政效果有待观察。

  长江证券煤炭行业研究员赖礼辉认为,我国煤炭储备与产量在全球占比的不匹配性,以及煤炭资源的消费量增长和开采过程中的巨大浪费,使得煤炭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从煤价上涨的势头来看,短期内出口或会受到抑制,但是中国的焦炭出口占世界一半,具有焦炭定价权,从中长期看,出口关税上调的影响将减弱。”

  需求旺盛支撑成本转嫁

  “鉴于市场早有预期,加之目前全球焦炭需求量大,关税提高将进一步刺激焦炭价格上涨,对焦炭公司的业绩影响则不大。”杜德钦表示,近年来海外市场需求增加,加上我国焦炭行业出口议价能力较强,此次焦炭出口税率上调带来的新增出口成本能够有效地转嫁给国外购买方。

  杜德钦告诉记者,中煤焦化在签订出口合同时,都加注了“如果关税上涨,价格将另议”的条款。山西安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也透露,公司焦炭出口合同有约定,如果出口关税进一步增加,将重新议价。该人士同时介绍,由于出口采用信用证付款,这比内销更有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早前已预计到2008年焦炭出口关税上调的可能性,大多焦炭企业在出口合同中加入了相关条款,确保出口价格能够随政策性增支因素的增加而“水涨船高”。加之中国生产的含硫量低于0.65%的高品质焦炭在国际大型钢铁公司的需求中具有一定刚性,国内焦炭企业能够通过继续提高出口价格将关税提高部分转嫁出去。

  据悉,下一步,我国企业将开始一一与外商就新的焦炭出口价格进行谈判。杜德钦认为,客商对涨价要求可能“会有小小博弈”,但鉴于焦炭供应较紧,至少日本、美国客商对涨价的要求能接受。

  山西安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即使出口成本转嫁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少焦炭企业也可以通过转为国内销售来保证收益。业内人士称,焦炭关税提高至25%以后,按照目前的国际、国内价格,焦炭出口和内销的利润空间差别并不大。

  价高利薄制约景气回升

  杜德钦认为,2007年,国际焦炭价格一路上扬,2008年国际焦炭价格会延续2007年的涨势。但由于生产相对分散,焦炭行业正受到上游焦煤和下游钢铁的挤压,企业的利润水平并不乐观。

  据悉,焦炭行业敢于涨价主要是获得钢铁业增长的支撑。由于全球钢材需求增长,国际钢铁对中国焦炭需求也将保持强劲势头。另外,国内焦炭供应形势偏紧,尤其是在山西洪洞发生矿难之后,市场供应明显趋紧。焦煤供应紧张导致很多焦炭企业只能靠库存度日,甚至限产。另一方面,2008年炼焦煤价格每吨上涨100~200元,涨幅达20%~30%,受成本推动,2007年12月,国内焦炭价格也再次上涨。

  记者了解到,2007年以来经历数次提价后,焦炭价格几乎恢复到2004年水平,但企业的利润与彼时已不可同日而语,由于上游原料涨势更猛,加上运输制约和政策因素影响,焦炭成本也一路走高。

  业内人士称,焦炭企业之间的分化正逐渐清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焦炭行业发展副产品回收、焦化产品精加工将成为趋势。

本报记者 张莉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